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在臨暗的邊界上—評風格涉《Rest in Peace》


導演找來十七具活跳跳的青春肉體,為的不是表現什麼生命活力,而是要找回被過於喧囂的網路世界所淹沒的寧靜。(風格涉/提供)

【文字/郭亮廷】
貼文總有沒人按讚的時候,沒關係,我憤世嫉俗也不是一兩年,反正大家拼命按讚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我轉念又想,如果我死了連個RIP的留言都沒有,那怎麼辦?我等於在最後關頭被宣判做人失敗。這麼說,Facebook還真是「非死不可」啊!臉書就是生死簿,沒有它一句話,靈魂便不得安息。或應該反過來說,到死都還不能下線,那就再沒有安息可言了。所以風格涉要做《Rest in Peace》,導演李銘宸找來十七具活跳跳的青春肉體,為的不是表現什麼生命活力,而是要找回被過於喧囂的網路世界所淹沒的,我們都會說、卻愈來愈不知道那是什麼的,寧靜,或死寂。
上線後,動物感傷
走進劇場,我們彷彿來到肇事現場,一輛汽車前方有一台機車翻覆,雨衣和安全帽肚破腸流一般,從椅墊下的置物箱滾落在地。假如眼前是在播放影集,案發現場勘驗完,馬上就是高潮迭起的辦案了,可偏偏這齣戲就是反高潮。反高潮不是說它很無聊,相反的,它一直用無聲的張力,維持無解的懸疑。於是一開場,演員就來破壞這個肇事現場,她將車子啟動,往觀眾的方向嗶嗶嗶倒車,眼看就要撞進觀眾席造成另一起傷亡事件,車子一拐彎,往側邊的小鐵門溜走了。肇事者逃逸,這下子誰來還死者一個公道啊!驚嘆號還懸在半空,突然場上的機車大燈乍亮,演員像鬼影一樣逆著光逼向台前,好像復仇者聯盟來討回公道,可是他們並未發動攻擊,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
他們究竟是誰?來做什麼?接下來靜默的表演恐怕只有更懸疑:演員默默脫掉身上的服飾配件,像是在繳回個人生前物品,可是脫到幾近赤裸,又在轉暗的燈光下吃起東西,有股蓄勢待發的氣息。對照前後關係,我覺得這批年輕男女是難民,他們在現實中受傷,所以剛剛越過邊界逃到這裡避難。這裡是哪裡?無疑是劇場,也極可能是網路世界,總之是真實和虛幻變得分際模糊的地方。
如上述,這齣戲的力道,來自於它總是耐著性子,硬是不將壓迫感推向爆點,不將語意模糊說破,就連換場都可以長時間處在視線不佳的昏暗中,可惜當它終於忍不住大聲表露情感的時候就露餡了,一瞬間,黑矇矇的演員都現形了,從捉摸不定、漫遊邊境的群鬼,被打回上線後容易感傷的動物。
(如何不)消費死亡
典型渲染感傷的段落,是眾演員一邊「上左右下踏點點踏點點」念口訣,一邊舞步愈跳愈快,快到有人不支倒地也不停止,只見一個身影滿場跑,對著躺在地上抽搐的身體「咻咻」叫,狀似急救。這儼然是一幅青春受難圖,雖然舞蹈動作以分解動作的口訣同步配音這類手法很搞笑,但是倒下的身體一再為哀傷的情緒加碼,直到舞台深處一個女孩抱著舞廳水晶球,孤獨地看著牆上流轉的光影,另一個女孩哼起《天空之城》的主題曲,實在令人一不小心就會反射性地淚崩。小心啊!像動物一樣情緒反射地表達哀傷,這和不花一秒的力氣敲下RIP能有多大差別?
所幸,導演在結尾扳回一城:演員一樣是一長排站在舞台前緣,不過這次,他們不但是在無言的靜默之中,更沉浸在無光的黑暗裡,只聽見有人吐水,我以為是嘔吐,細聽之下原來是在漱口刷牙,他們在黑暗中清洗自己。或者應該說,他們讓黑暗清洗了我們集體,因為接著,我們看到漆黑的身影緩緩謝幕,靜靜離開,可是沒有人鼓掌,沒有人想破壞這美好的死寂。就在這一刻,死亡停止被消費了,我們不再需要任何速成和現成的符號去宣洩感傷,我們只想靜一靜。
我甚至想說,這是劇場透過空的空間,讓我們察覺網路媒體對死亡做了多少過度詮釋,感受到寂靜之外都是多餘。可惜,導演加了我認為多餘的東西,就是燈光明亮的第二次謝幕。謝幕是劇場約定俗成的慣例,但如果劇場的慣例是無庸置疑的,臉書的慣用語如RIP為什麼就該受到質疑呢?再說,按照演出慣例走,就讓這齣戲到了最後還是需要掌聲,枉費它剛剛才讓我們面臨深沉的黑暗,卻覺得不需要恐懼,不需要一切。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3年7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全民英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