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絕對不能下車

【撰文╱劉太乃】
2013年春季拍賣即將落入尾聲,雖然外界就當前經濟大環境不佳都抱持謹慎態度,但結果卻又再一次跌破大家眼睛,拍賣成交比預期要好許多,不論書畫、骨董、油畫項目成交都相當熱絡,為原本較為憂心的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拍後許多人對市場的強勢都表達了看法,其中「絕對不能下車」論應該是大家一致的看法。
前些時候,中國藝術市場耆老級的資深評論專家趙榆先生出版一套【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二十年】著作,全書分上中下三大冊,從 1992年中國第一場拍賣開始談論,觀察並分析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二十年的市場始末,皆是趙榆老先生過去二十年緊抓中國藝術品拍賣脈動,就每場、每季、每年拍賣會後所撰寫的評論看法,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關於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行業,最具記時、記事性論述的一套書籍;尤其書裡記載、刊登的拍品圖片,更能讓人憶起二十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迅猛的發展的點點滴滴。
趙榆先生在論述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市場出現的第一高潮是1980、1981年,主要是蘇富比取得了仇炎之所藏瓷器在香港、倫敦進行拍賣,尤其是在香港拍賣進而拉起了香港作為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序幕;第二個高潮是1989年,主因是蘇富比取得了倫敦鐵路基金會的藏品進行拍賣;第三個高潮是2005、2006年,主要三件拍品創下歷史天價,一是倫敦佳士得以1568.8萬英鎊賣出元青花〈鬼谷下山圖〉、二是香港蘇富比以11548萬港元賣出清乾隆〈琺瑯彩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三是張永珍女士以1.5億港元買下了香港佳士得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碗〉。至於中國內地拍賣市場迎來的第一高潮是1995、1996年,中國嘉德的傅抱石〈儷人行〉以1100萬人民幣成交、北京翰海的北宋張先〈十詠圖〉以1960萬人民幣成交;第二個高潮出現在2002年至2005年春季,中貿聖佳以3298.9萬人民幣賣出北宋米芾〈硯山銘〉、中國嘉德以2530萬人民幣賣出宋徽宗〈寫生珍禽圖〉,主要還是中國書畫市場的崛起,從此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進行迅猛成長期;之後到2009年中國高端藝術品市場正式攻破億元天險,2011年內地拍賣更有28件超過億元天價藝術品成交賣出,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所謂的「億元時代」;而「億元時代」的開啟,讓更多擁有財富的人把藝術品收藏列為財富分配的重要一環。
以瓷器而論,在1980、81年時,一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拍賣成交價約在500萬港元,但到了1989年時,同樣的一個雞缸杯拍賣成交為2917萬港元,不到10年漲了6倍。據傳,瑞士西方大收藏家擁有的這只明成化〈雞缸杯〉要在香港蘇比四十週年中亮相,光估價就已經喊到二億港元,說明擁有優質藝術品每年要取得百分之五十的成長,不是一件難事。同樣漲幅驚人的還包括書畫、各類骨董珍玩、油畫作品,總之近二十年只要手中擁有優質藝術品的收藏家,帶來財富的累積相當快速和可觀,完全不雅於股票、房地產。幾翻藝術品的買賣輪轉,看起來賣方是順利賣出且賣出高價是個大贏家;但經過多年後,同一件藝術品卻還是能夠在下波市場再創高峰,無法牢牢抓住收藏、堅持下去的收藏家,總在高速旋轉木馬上被摔了出去,永遠爬不回不來了。
就以今春香港、北京春季拍賣而論,原本市場預期經濟大環境將對拍賣帶來衝擊,但最後拍賣結果卻出乎預料的好,尤其近現代書畫和油畫拍賣項目,幾件高端拍品都突破了市場預期,再次見證了高端藝術品對經濟不景氣市場的抗跌性。因此,拍賣過後市場人士才會異口同聲說出「絕對不能下車」的心態論述。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3年7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