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巴塞爾光環加冕 Art Basel Hong Kong全球矚目(下)

【文/郭怡孜、吳亞男】

Victoria Miro與Ota Fine Arts聯手舉辦的草間彌生個展位臨近會場入口處,非常搶眼。

西方展商保守 草間彌生熱賣
本次展會,西方展商的表現略顯保守,帶來作品大多是亞洲較為熟識的成名藝術家,有的畫廊甚至帶來每位代理藝術家各一件作品,一個展位見到二十、三十位藝術家作品不足為奇。
Victoria Miro及Ota Fine Arts的聯合展位以草間彌生為主打,最後總共賣出18件作品,每件價格破百萬美元;剛加入David Zwirner的草間彌生無非是本屆展會曝光度最高的藝術家之一,在Peter Blum的展位也見到藝術家早期的軟雕塑及素描作品。沃荷是另一位曝光度極高的藝術家,來自紐約專門經營戰後大師作品的Daminique Levy Gallery賣出數件1980年代《美元符號》,價格在7萬至65萬美元不等。美國畫廊Richard Gray賣出Alexander Calder一件1960年的銅質雕塑,價格是125萬美元;Van de Weghe Fine Art則是以680萬美元賣出一幅1968年的畢卡索《Nu Couche a la Libellule》。同樣以代理交易畢卡索知名的紐約畫商Acquavella畫廊,此次原本計畫帶來的2幅畢卡索在運來香港前,已有藏家指名購藏,這2幅畢卡索皆是單價千萬美元以上的精品,可惜已然售出讓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觀眾無緣相見,也使得Acquavella的一幅畢卡索作品不符藏家預期。而Acquavella倒是帶來一整面牆的佛洛伊德(Lucian Freud)作品,7件作品總定價1700萬美元,吸引從藝術家周春芽到眾多觀者前往朝聖。
柏林畫廊Arndt展出的Eko Nugroho的巨型粉紅狗雕塑《Flower Generation II,2012》非常吸睛,定價5萬4千美元,也在會展期間售予位於阿德雷德(Adelaide)的南澳博物館(South Australian Museum)。剛加入香港國際畫廊群的Lehmann Maupin則成功售出Tracey Emin的霓虹裝置《Now Love is for You》,售價為7萬5500美元。Galerie Gmurzynska在展會期間售出7件波特羅作品予多位亞洲藏家,其中有3件繪畫及4件雕塑,價格落在40萬至130萬美元。波特羅畫作這兩年強勢上漲,估計有達40%的漲幅,其中包括東南亞等地的亞洲新藏家大量加入購藏,更推波助瀾這位南美代表藝術家的聲勢。Perrotin的村上隆個展於VIP預展當晚即售完,畫廊在第二天便換了一輪作品上牆,畫廊代表Staphine Vaillant表示:「今年展出的狀況很好。我們帶來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因為在香港就有畫廊空間,在藝博會中對我們展出作品有興趣的藏家,都可以就近到我們的畫廊看更多作品,非常有助於達成銷售。」
展商評價更勝以往
首屆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以「巴塞爾」的品牌光環,無論在軟硬體部分,皆獲得展商一致好評。大部分展商認為,花錢參加藝術博覽會,如果硬體規畫配套好,便有「錢花得值了」的感受。而軟體所代表的藏家部分,展商認為素質是歷年來最高的一次。
大部分展商認為,本屆展會在規畫及動線上,明顯比以往幾屆好,視覺感受也寬敞許多。大未來林舍台北負責人林岱蔚表示:「大會的前置工作比往年更為細膩,例如展板、地毯顏色的樣品都會直接快遞到畫廊。」他特別贊許巴塞爾亞洲總監藍福洛(Magnus Renfrew)務實且謙遜的態度:「布展的第一天,他就站在入口處和每個展商打招呼,關心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最讓展商讚不絕口的是,本屆藝博會邀請的VIP素質很高,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如此觀察:「VIP的含金量高達8成以上,不只歐美藏家來得多,香港與大陸買家也顯著增加,平時不逛博覽會的台灣藏家也來了。」她還強調,組織方規畫的VIP專屬時段,參觀的人大多是潛力買家,少了大量人潮的干擾,加上因著各種因素而使得重要藏家沒有集中在第一天入場,而是分散在每一天,使得對話品質提升許多,銷售的節奏很理想。
至於今年來訪的藏家是否與往年有所不同,畫廊意見較為分歧,有些肯定今年的藏家較為國際化,有些則表示與去年差別不大。藏家屬性的判斷畢竟與各畫廊接觸到的訪客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各家畫廊不同的反應,其實也不令人意外。索卡藝術中心蕭博中表示:「我們參加藝博會不做pre-sale,在藝博會期間的作品全數賣給新藏家,例如展位上的蔡國強作品即由歐洲的基金會收藏。」展位在VIP專屬入口附近的誠品畫廊也迎接較以往更多的歐美藏家,經理張海平很肯定大會的用心,同時她也在VIP日觀察到:「德意志銀行的VIP沒有以前多。」就在整個藝博會結束的隔天,主辦方發布了UBS(瑞士銀行集團)將取代德意志銀行作為香港巴塞爾藝博主要贊助商的消息,似乎正解釋了張海平的敏銳觀察。
來自雅加達的Edwin’s Gallery本次於「亞洲視野」展區展示兩位年輕藝術家Jumaldi Alfi及Heri Dono的作品,畫廊主Edwin Rahardjo表示,巴塞爾品牌的效應吸引來全球藏家及藝術機構,大家都很願意花時間去理解來自不同地區的文化,「巴塞爾到亞洲,對東南亞畫廊來說是就近增加一次力度強大的國際曝光機會。」曾經參加過瑞士巴塞爾藝術展的小山登美夫畫廊負責人小山登美夫表示,亞洲與歐洲巴塞爾的藏家還是有區別,歐洲版的巴塞爾藏家傾向關注年輕前衛藝術家作品,亞洲版的巴塞爾則對成名藝術家投注較多目光。
一場為期5天的藝術市場嘉年華已經落幕,然而其影響力仍將持續在整個亞洲、甚至全世界每個有藝術商業活動的區域不斷激盪、迴響著。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雖然沒有事事盡如人意,但瑕不掩瑜,無論是主辦單位的組織號召力、畫廊展出水平、或是參觀者素質,各個層面的提升都令人豎起大拇指,對於亞洲藝市的未來充滿信心。即便參展花費驚人,受訪展商一致表達來年繼續參展的意願,而為數眾多的收藏家及圈內人士都期待明年再聚香江,體驗亞洲藝市的活力與繁榮。
※延伸閱讀:
巴塞爾光環加冕 Art Basel Hong Kong全球矚目(上)
【《典藏投資》2013年7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商用英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