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走過烽火年代 撫慰人心的吉他—卡拉達格利奇的「地中海傳奇」


米洛許.卡拉達格利奇雖然常被歸於演奏「古典吉他」的領域,但卻致力於演奏經典、改編,以及根基於自己文化的樂曲。(c Olaf Heine/DG、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提供)

【文字/李秋玫】
吉他,可說是家喻戶曉的樂器,也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但相較於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在古典音樂舞台上的表現,卻反而顯得曲高和寡。在大型的音樂廳中,音量大、表現力強的樂器能夠輕易地抓取觀眾目光,然而就歷史上幾次的經濟波動對應於音樂的法則看來,在景氣低迷的時刻,撥弦樂器雅緻、親切又靈巧的特質反而成為一股清流,喚起人們回歸本質,成為安慰人心的依靠。
一把老吉他 戰火下的無邊慰藉
當今最炙手可熱的吉他手米洛許.卡拉達格利奇(Miloš Karadaglić)恰好為樂迷們提供了一種異國的憧憬。尤其他的家鄉——位於神秘地中海的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是一個不論東西方都不熟悉的國家,這個充滿熱情和故事的國度,不僅造就他與眾不同的氣質,更讓接觸他音樂風格的人,衍生出無邊無際的想像。
蒙特內哥羅從來沒有出現過知名的吉他演奏家,卡拉達格利奇的生長環境也跟音樂沒有任何關係。兒時的記憶裡,同儕們熱中在球場上踢足球,但他卻一點兒也不感興趣,所以當大家一起玩時,他只願意擔任守門員,因為那有更多時間去幻想自己在眾所注目下登台演奏。他對音樂的愛好似乎是與生俱來,在學吉他前,他也曾學過鋼琴,不過因為鋼琴對他們的環境來說實在負擔太重,只好作罷。直到他八歲,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父母衣櫥上一把布滿灰塵的老吉他。
「它又黑又醜、還沒有琴弦,可是當我第一次拿起來假裝是搖滾巨星時,就確認了它就是我想演奏的樂器。」後來又因為聽見父親用黑膠唱片播放西班牙大師塞爾維亞彈奏阿爾班尼士(I. Albeniz)的《傳說》時,讓卡拉達格利奇從此迷上吉他。於是八歲學習、九歲就登台,十一歲首度在國際吉他比賽中獲獎之後,他就成了舞台、電視上經常出現的人氣小明星。兩年後巴爾幹戰爭結束,他受邀到巴黎舉辦獨奏會,萌發了日後到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就讀的念頭。
藉琴音介紹故鄉 演奏原味拉丁風情
十六歲拿到獎學金、背負著光環去到英國,但他的琴藝在指導教授麥克.列文(Michael Lewin)眼中,卻離「什麼是真正的古典吉他?」的認知有相當大的距離。於是這位貴人帶他從頭學起、改變演奏方式與技巧,並將他一手推到國際舞台。在取得碩士學位後,一次在琉森音樂節上的出色演奏,讓DG唱片公司發掘了他並與他簽約,加上二○一○年在倫敦舉辦的個人獨奏會大獲成功,自此,打開名聲的他即不斷獲得世界知名音樂廳與唱片公司的邀約。
曾獲得英國《留聲機》雜誌「年度青年藝術家」及德國《古典迴聲》雜誌「年度新人」榮銜,一九八三年出生的他以獨特的演奏魅力和俊美的外型廣受歡迎。即使已經成為知名音樂家,他仍惦念在戰火威脅時,以彈吉逃避現實、編織吉他烏托邦的初衷,希望藉著他的錄音和演奏讓全球樂迷了解故鄉。因此雖然他常被歸於演奏「古典吉他」的領域,但卻致力於演奏經典、改編,以及根基於自己文化的樂曲。此次來台,米洛許也將與台灣音樂家合作,以絃樂五重奏和班多紐手風琴的組合,與吉他共同傳遞原汁原味的拉丁探戈風情。
地中海傳奇─米洛許.卡拉達格利奇吉他音樂會
6/23 14: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3年6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托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