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Eskenazi 對骨董這行的認真

【撰文╱劉太乃】
常常聽骨董商們抱怨,骨董生意是愈來愈難做,以後再也沒有骨董商這一行業了。這句話述說著,骨董生意這整個大環境的變遷,還有拍賣行帶給骨董商的壓力,但骨董商這行真要成為絕響了嗎?
本刊歐洲特約記者余小蕙在倫敦訪問到西方最知名的骨董商Giuseppe Eskenazi,他說 「平常我7點就到公司,晚上7點離開,一天工作12個小時;之所以工作時間那麼長,是因為我願意這樣做,因為這是我真正喜歡的工作,沒有人強迫我」。另外對於每天工作的點點滴滴、每一封信、每一張收據,甚至與記者採訪的內容都會記錄在每天日記和筆記裡,而且四十年如一日。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骨董商Eskenazi的骨董人生,想想中國有哪位骨董商是這樣對待他們的工作,如果中國骨董商能像Eskenazi認真且戰戰競競的面對工作,相信骨董這行還是有前途的。本期關於Eskenazi的訪談,還包括了他對中國藝術市場的看法和最近「倫敦週」期間在他畫廊舉辦的【鈞窯展】。Eskenazi所策劃的大展,都會成為各方焦點甚至成為市場下一波熱門主流,這次展覽將推出16件宋、金、元、明代的鈞窯瓷器展,相信又將帶動市場對宋瓷或是鈞窯瓷器的關注,這就是Eskenazi對中國骨董市場依然保持關鍵影響力的所在。
訪談中,Eskenazi提到他從未缺席香港蘇富比任何一場拍賣會,而今香港蘇富比正迎來四十週年大慶,也就是說這四十年,他沒有缺席過當年他的好友(已經逝世的朱湯生40年前隻身從倫敦前來香港),為蘇富比建立亞洲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初始。四十年對蘇富比來說,真是不容易的事;而對Eskenazi來說更是興趣和毅力的展現,他說很慶幸自己依然還在這個市場;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他中斷了與這個市場的關係,縱使是短短的五年,我再也回不到這個市場了。西方人因語言與學習關係,雖然對中國文化有些距離,但通過興趣與不斷學習努力都能在中國骨董領域裡出類拔萃、綻放光芒,其中《中國古代陶俑藝術》一書收藏家兼作者杜唯David W. Dewey便是其中之一。這位自90年代開始致力收藏陶俑的收藏家,如今終於完成當初所願,最近出版了一本具美學和參考性的中國古代陶俑藝術書籍。從台灣開始接觸到閩南民間藝品,進而在香港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陶俑,進而促使他成為古代陶俑的收藏家和出版著作的專家。這條路說穿了還是「興趣」,有了興趣才能促始人們往前走,難怪人們要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同樣是位收藏家,因為收藏古代玉器、雕塑等中國藝術品,進而請到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為他在上海黃浦江畔打造一個古典且兼具現代感的美術館即將在10月19日開幕。這個名為上海震旦博物館的開幕將代表中國私人博物館將進入一個內外兼具的新里程碑,也代表台灣資深收藏家陳永泰對於收藏,且願意向公眾展示的胸襟與分享的態度。關於上海震旦博物館開幕和館內展覽活動和空間設置,下期本刊將有完整的現場報導。
本期「封面故事」的中國嘉德二十週年拍賣精品報導,當然活動包括了即將進行的香港嘉德拍賣。除了嘉德,還有保利,這二個滿懷抱負的內地拍賣公司,藉由香港這個國際化都市;試圖打造成一個與蘇富比、佳士得並肩而立的中國拍賣公司,其志向與企圖都讓國人佩服,在此提前預祝他們二家拍賣公司香港拍賣旗開得勝,再創佳績。
本期精彩內容,還包括倫敦亞洲週、香港佳士得取得倫敦南郊小鎮Riesco中國瓷器的拍賣及台北故宮博物院即將舉辦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台北故宮的乾隆大展,從10月8日開始,要展出到明年1月,其中不少展品來自北京故宮,這是繼黃公望大展後兩岸故宮再一次密切的合作,看來往後兩岸文化藝術展覽合作將進入一個常態,不再受到政治與其他因素的干擾。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3年10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多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