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藝術靈感 來自環境的動盪

【撰文/鄭乃銘】
藝術產業,則建立在制度善意上
北京罐子書屋,搬家了。
近八年的時間,好多好多的事情、好多的人去去來來,好多好多的夢想在這裡孵化;當然也有好多的幻想在這裡修正。一個人,其實很少有機會真正去面對自己的夢想,到底有多少重量?但好生奇怪,我確實就在北京罐子書屋見證我們自己的夢,有多麼沉的一份重量。當徐冰還在紐約的時候,就已經幫太乃寫好罐子書屋的徐氏字體。但書屋的夢想一孵,就孵了好幾年總算能把招牌掛上去。太乃是個很擅長孵夢的一個人,而他所建立的工作團隊;卻又是一群擅長把夢變成真的人。行動力,始終是罐子夢幻團隊最基本的精神,也是最令人感到驕傲的一環。從北京、上海到台北,一個善於孵夢的經營者,配合一群善於實踐夢想的工作團隊,這一路始終披荊斬棘沒有輕鬆過。但最為奇特的或許就在於這個事業文化的本身--披荊斬棘!所謂的披荊斬棘,其實也就是時時懷抱危機意識;但又具備開拓的行動力,這事實上就是一種受力與彈力的雙重並進,缺一不可。令人感到驕傲的是,北京與上海罐子書屋的中堅幹部,幾乎都是跟著太乃與他過世的太太開疆闢土一起走過來的,團隊的認同與共識,絕對是造就經營者能持續不斷往前衝刺的最大動力。但我更發現從北京、上海到台北罐子書屋,還有一個最奇特的文化,那就是危機感。凱勒‧山德勒(Kalle Sandare)說『往上的階梯其實是在往下…』,這話似乎合該拿來形容罐子團隊。假若一個好的團隊,能夠擁有堅厚的共識與認同,這基本上已經是相當難得的心念建構。可是,如果團隊還能時刻懷抱危機意識;而非一種自我滿足,這似乎也就更能把團隊的心給綑綁在一起,自然也能夠相互共體艱苦與共享甘甜。
當一位善於焦慮的經營者,碰上一群善於出征打戰的團隊,這裡面會產生太多的動能,自然也會磨出一些詼諧有趣但又不免擦槍走火的相處模式;令人每每會有啼笑皆非,但又能奮不顧身繼續往前的企圖。到了後來,你才會發現;原來這是團隊之所以有著無可救藥活力的最大動源。
面對北京罐子書屋搬遷的同時,同時我也首次如此強烈感受到北京798園區低迷的氛圍。二房東的問題,冰凍三尺。原本藏匿於心理的共同秘密,竟成為眾人此刻心裡難以承受之輕,很多畫廊在面對展覽的羅置,似乎更顯得有氣無力,再加上經濟的外在環境混沌未明,當代藝術圈不是在期望明天過後;根本來說是不知如何面對怎樣的今天!那股低壓的沉滯,令人確實有一種受到壓迫;氣提不上來的困難。798藝術園區,離藝術似乎越來越遠。一個原意標榜當代藝術初生的場域,現在卻寸寸進逼讓當代藝術有走頭無路之感。缺乏一個完整良善的營運推展制度,終究也會讓有心改革的物業只能像鬼打牆般;在權慾的張狂中載浮載沉,讓自己也淪為把藝術趕出園區的打手。令人感到沮喪的是,798為數不少的畫廊,對於未來似乎態度更趨向於保守與被動,生氣不再勃勃,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感到嘆息的現象。表面上,或許798畫廊的迫遷是樁小事,但對於北京未來的藝術生態卻值得憂心。也就是說,當很多國際一線畫廊之所以寧可選擇落地在香港;而不是一舉就進入北京或上海,這多少都說明藝術產業的本質對中國環境充滿著太多不確定與不安全感。藝術;當然靈感來自於動盪,但藝術產業的規模,卻必須築基在制度的善意上。只是,這樣的善意;此刻卻遍訪未果…。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3年10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