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年輕人前仆後繼 興旺中瞥見客群危機

【文字/李建隆】
年輕人前仆後繼 興旺中瞥見客群危機 東京小劇場現況概述

東京的劇場演出多元又豐富,令人目不暇給。(李建隆/攝)


隨著急速的近代化歐美風潮,日本的演藝界從明治以後開始了一連串的轉變。
因為反「歌舞伎」而產生了「新派」,因為反「新派」而產生了「新劇」,一九六○年,在安保鬥爭的背景下,又為了反「新劇」而產生了「小劇場運動」。
小劇場的第一代,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寺山修司、鈴木忠志、蜷川信雄、唐十郎、太田省吾等人。第一代的小劇場充滿了強烈的反體制運動、反新劇運動,以及前衛運動的思考與實踐,觀眾大多是贊同這樣理念的人們。
七○年代開始了第二代,最具代表性的便是つかこうへい(Tukakouhei),他是在日韓國人第二代,韓文名為「金峰雄」,在日本則用「金原峰雄」。「つかこうへい」是從「いつか公平」(總有一天會公平)而來。這位「公平先生」以一種「當你為自己感到驕傲,任何人的慾望便都能獲得肯定」的自虐性喜劇煽動人心,把小劇場戲劇當作是一種娛樂來享受,開拓了年輕的觀眾族群,對下一代的劇作家們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八○年代以學生劇團為基礎,以饒舌的語言遊戲及飛躍式空間的戲劇構造開始了小劇場的第三代,引領時代潮流的代表有野田秀樹及鴻上尚史,還有推行「現代口語戲劇」的平田織佐,這種破天荒的敘事方式及個性豐富的演技受到了年輕觀眾的支持與擁戴,小劇場在此時形成了大流行。
參與劇團 以獲得同儕認同
從日本近幾年的流行風潮可以發現,只要一有流行趨勢,絕大多數的年輕人就會跟隨,感覺上如果跟別人不同就會沒有共同話題,而一旦沒有共同的認識,就會像校園裡的異類被排擠,所以年輕人很怕自己跟不上別人,因為他們需要同儕的認同。小劇場的流行給了很多沒有特殊才藝、看似平凡的年輕人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只要你有熱情,只要你願意表現自己,你就可以在在劇團裡得到同儕的認同,甚至得到觀眾的認同。
雖然小劇場的活動相當頻繁,小型劇團的數量也逐日增加,但是以目前東京小劇場的生態來看,如果想要待在小劇場打拚,那就絕對沒辦法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只能去打零工賺錢,甚至有時要負責賣出廿、卅張的戲票換取收入,賣不出去的票券便要自行吸收。到了演出前密集排戲的那幾週,幾乎會沒辦法再去打工,同時還要忍受前輩的嚴格教訓,排完戲之後還要留下來聽導演永無止盡的筆記,直到趕不上最後一班電車為止。那為什麼年輕人卻還是如此趨之若鶩,獨獨就愛這一味呢?因為它可以讓我們在辛苦了兩三個月後,站在舞台上,接受掌聲,接受讚美與肯定,重點是讓我們有存在感,而這種「認同感」與「存在感」便是現下日本年輕人在集體意識之中最亟需的自我肯定。
經驗傳承 形成劇場風潮
小劇場生態裡,最經典的就是「學長學弟制」,幾乎是與漫畫裡畫的一模一樣,進了劇團之後,便是要接受「前輩」的磨練,但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學長學弟制」,讓劇團的經驗能夠得以傳承,目前劇場界裡似乎有一股「傳承風」,資深的劇場人正積極地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的下一輩。
因為想要加入劇團的年輕人突然大量湧進,二○一二年開始,以平田織佐所主導的「青年團」決定停止招募新團員,取而代之的則是隔年新創的「駒場AGORA演劇學校.無鄰館」。這是一個培育年輕劇場人的機構,今年新入學的學生與青年團的新人一樣,實施「集體創作課程的戲劇創作」,秋季則進行由青年團導演部及相關團體導演的工作坊,然後緊接著進行於隔年三月演出的畢業公演排練(二○一四年三月的劇目是《從S高原》),而這整整一年的課程都是免費的。
「駒場AGORA劇場」雖然名為青年團專屬的劇場,但只要是團員,都可以提出企劃來僱用演員進行創作。「青年團串聯」(青年団リンク)就像是劇團釋出加盟權,開放給年輕人成立加盟的小劇團,如此不僅能培養出優秀的導演及演員,還提供平台讓新手有展現才華的機會。目前「青年團串聯」共有五個加盟小劇團,而從青年團獨立出來的劇團也有八團之多,在平田織佐有心的培育之下,青年團串起了更多年輕人的凝聚。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3年8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