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香港瘋鴨實錄

【文/楊天帥】
1976年2月15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刊登了一則報導,這篇報導介紹了泰德美術館(Tate Gallery)購入美國藝術家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的作品《Equivalent VIII》。
120塊磚頭——這就是《Equivalent VIII》了。藝術家把它們排成一個長方形,擱在地上。除此以外,別無其他。「Tate被騙了!付錢買來一堆磚頭!」當時,消息見報後英國人忿然開罵。曾為泰德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首任總監、現任香港西九文化區M+執行總監李立偉,如今談起這件事表示:「從那時起,大眾開始探討:這算藝術嗎?這是好藝術嗎?藝術應該存在於物料中還是構思中?這是後來令倫敦當代藝術景象成熟的關鍵時刻。」而這個關鍵時刻,最近也在香港誕生了。就在2013年鴨屎之爭開打的4月。
對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而言,黃鴨就是黃鴨,即便硬要說與糞便有甚麼關係,那也只能是綠色的鴨糞;但對香港人而言,自2013年4月起,談起鴨便必定聯想到咖啡色的糞便,談起糞便,也勢必捲進對鴨的回憶裡去。它們將要永久混為一談,化作集體回憶,寫進香港藝術史之中。
糞便,說的是在西九「M+進行:充氣!」展出的美國老頑童藝術家Paul McCarthy作品《複雜物堆》(Complex Pile)。而黃鴨,則是指霍夫曼的巨型充氣雕塑《Rubber Duck》。
巨鴨來訪 掌聲噓聲齊發

大黃鴨於尖沙咀正式展出首日,以巡遊維港一周作為開幕禮,吸引千名港市民爭先恐後在海運碼頭附近圍觀。(AllRightsReserved提供)

在抵達香港前,其實Rubber Duck已到訪世界各地十個國家共十二座城市,包括日本大阪、澳洲雪梨、巴西聖保羅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等。雖說是「到訪」,但基於成本考慮,大部分地區的大黃鴨都是現地重新製作的。也因此,各地大黃鴨大小不一,最矮只有5米,而於法國聖納澤爾(Saint Nazaire)發表的首隻大黃鴨則最巨型,高達26米,比第二大的香港16.5米版本還要高出不少。
過去,大黃鴨可說是去到哪裡,掌聲便響徹哪裡的雲霄。「大黃鴨不知何謂邊界,它不歧視人種,也不含政治意味。友善的、載浮載沉的大黃鴨具有治癒能力:它可以舒緩與化解日常壓力。大黃鴨友善、柔軟,而且適合大人細路!(「細路」是廣東話,意指小孩子)」這句藝術家親撰的作品說明,亦讓世界各地觀眾無不津津樂道。
然而在香港,它從本來的大受歡迎卻漸次轉變為被部分人討厭,甚至有香港人在Youtube 大放炸鴨影片(可搜尋「炸爆 Facebook洗版巨鴨」),以洩其心頭之恨。
最先傳來大黃鴨來港風聲,是今年3月底的事。不知源頭為何的網上消息一傳出即被瘋狂轉載,媒體隨即跟進報導。這次邀請大黃鴨來港的,是位於尖沙咀的大型商場「海港城」以及策展公司 AllRightsReserved。後者創作總監林樹鑫後來成了香港紅人。他的公司主要籌辦商場活動,也兼營廣告、出版、推廣等業務,如為電影《大隻佬》及《頭文字D》製作海報及產品。早前於「海港城」舉辦的「你睇!!多啦A夢嚟啦!(廣東話,意指「你看!!哆啦A夢來啦!」)誕生前100年祭」以及「岳敏君『笑可笑 非常笑』」作品展,也是雙方合作的成果。
巨鴨真正在維多利亞港展出是5月2日的事,然而早在4月,它已成為港人每日在學校、家庭、辦公室的熱門話題。4月底,大黃鴨行蹤於青衣北岸一間船廠曝光。有香港人路經時巧遇巨鴨試水,拍照轉載到社交網站,數小時內竟吸引逾萬名網民轉載。有瘋狂粉絲聞訊,特意跑到青衣打算先睹其盧山真面目,卻又不見巨鴨蹤影。儘管如此,觀鴨之雅興並沒因此衰敗,反而因為一種神秘感,愈演愈烈。
雖然大黃鴨當時還未實際現身,但與公眾早一步見面的西九屎,已率先爆發起藝術為何物的論爭。在這論戰中,大黃鴨當然無法獨善其身。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醜惡大便與可愛大黃鴨同樣是巨型充氣雕塑;另一方面美學上卻各走極端。一如所料,大眾站台的一方,主要是意念淺顯的大黃鴨那端,而藝術家、學者則多為挑戰性較強的屎站台——當然也有批評家對兩者均不屑一顧。
有趣的是,後來整體社會對屎的批評愈來愈弱,反觀對大黃鴨則開始抱持比較批判的態度。不過那已經是5月底6月初的事了。
香港人有多瘋鴨?
現在我們還是先回到大黃鴨現身一刻吧。只見這隻重6百公斤、由超過200塊不透風PVC物料縫合而成的巨鴨,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見未見的網路消息發布策略,對大黃鴨造成極佳的宣傳效果。5月2日,大黃鴨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在尖沙咀正式展出。當日上午10時半,它以巡遊維港一周作為開幕禮,吸引千名市民爭先恐後在海運碼頭附近圍觀。
當然,由商場舉辦的大黃鴨展覽,無疑是一市場營銷手段。巨鴨實際上只是整套宣傳策略一部分,所以在大黃鴨進駐維港的同時,海港城海運大夏露天廣場亦布置成「橡皮鴨水游樂園」,24隻大小不同的鴨鴨,分別在三個以錯視畫技術製作的3D水池中嬉戲。而海港城附設的展覽空間「海港城.美術館」,則舉辦了「橡皮鴨寫真展」,展出大黃鴨游到世界各地的圖片。「美術館」中央滿載數千隻小膠鴨的大木箱,亦成為遊客爭相拍照的目標。開幕之初,僅可容納約30人的「美術館」門外排出長長人潮,需要排隊大約15分鐘才可入內參觀。
少不了的當然是紀念品——主辦單位設計了一系列「海港城☓橡皮鴨限量精品」,當中包括1000隻印有霍夫曼簽名及紀念版編號的香港限定版膠鴨(80港元)、T-Shirt(250港元)、明信片(60港元一套)、派對套裝(鴨舌帽和扇子,20港元一套),所獲收益扣除成本,撥捐「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紀念品大受市民歡迎,結果不外乎兩件事:排隊和炒賣。開賣當天,鴨迷已於凌晨4時到場等候,網上則可見炒家以2500港元轉售限定版大黃鴨。
部分公眾對炒賣行為作出批評,指投機客把Hofman的好心扭曲成商機。然而利用大黃鴨賺錢的,自然不止炒家。商場甜品店Caffe Greco趁機推出鴨形曲奇餅,兩天內即售罄;而10元一個的鴨仔馬卡龍(Macaron)亦每天賣出近百個;另一家餐廳則推出「巨鴨咖哩飯」,讓市民邊看邊吃;天星碼頭附近的報紙攤發售膠鴨紀念品;而旅行社則紛紛新辦旅行團,以巨鴨作招徠噱頭。當然獲利最大的還是海港城本身。大黃鴨讓人流大增,其影響所及,竟令其所屬地產公司九倉股價出現顯著上升。
大黃鴨現身約兩周後,正當有零星報導指出大黃鴨熱潮漸退之際,5月14日卻出現「爆鴨」事件,讓巨鴨重新回到媒體重要版面。當晚,巨鴨完全洩氣,以扁平姿態漂浮於水面,市民稱之為「扁皮鴨」、「荷蘭鴨餅」。原因撲朔迷離,有人指是被惡意襲擊,有人則指是風浪過大令大黃鴨受損,而海港城則稱是例行「身體檢查」。
其實大黃鴨會持續漏氣,已是意料中事。所以為保持大黃鴨豐滿的形態,它的內部特別安裝了電風機,不斷充氣。另外,巨鴨底部亦有一直徑超過13米的浮床,再另加上3個3噸重石墩固定,確保它不會被海浪輕易沖破。
即便如此,大黃鴨還是扁了。但若說是例行檢查,又怎會讓巨鴨在眾目睽睽下放氣,而不事先公布?
如此一來,陰謀論的時候又到了:那會是海港城為保大黃鴨人氣而刻意安排的「意外」嗎?這種說法雖然有人提出,但支持者不多,當然也無法證實。無論如何,大黃鴨的人氣經此一役,又再度以無可阻擋之勢,節節上升。
巨鴨帶來了什麼?
就連香港政府官員也對巨鴨讚譽有加——行政長官梁振英在議事堂上也盛讚大黃鴨「很值得分析、總結,以及學習、仿效。我太太數天前才在家翻箱倒櫃,要尋回二十年前孩子玩的那隻小鴨哩!」
難怪連政府也說要向巨鴨學習:巨鴨離港後,海港城發表統計數字,一個月來總共有超過7百萬人次來訪,平日約有20至24萬人,周末則多至30萬人。海港城為答謝香港人支持,在展出最後一天更以煙火匯演作為告別盛會。
大放煙火的同時,其實香港社會對於大黃鴨的討論,已經趨於冷靜。作為反思,有人指出其實大黃鴨與香港人關係並不十分大,這是因為香港地小人多,住宅大多細小狹窄,浴缸其實是頗為奢侈的家居設備。既然沒有浴缸,也就沒有與鴨同浴的經驗。沒有這種經驗,大黃鴨的回憶又在哪裡?
另一點是,大黃鴨帶出的「喜悅」意義,其實甚為膚淺。除了見到可愛的它便會笑之外,其實並沒有更深層的道理。就連Hofman 本人在一個訪問中亦說:「它只有外面一層皮,裡面甚麼也沒有,好像現代社會側重賣相、外表,不講內涵。」
較為學術性的討論,則從馬克思學說的角度剖析巨鴨意義:它不過是商場作為資本家,麻醉勞動階層的工具。它銷售的不過是一種廉價的喜悅與滿足感,透過虛偽的「平等」論調弱化勞動者的反抗心理,以鞏固自身的富人地位……。
儘管批評有加,不過,更簡潔也更有力的論點終究是:大黃鴨給香港人帶來了難得一見的微笑。
「我決定暫時離棄馬克思,因為我很久沒有看過香港人的笑容。政府一直想讓港人笑,於是大力推行『家是香港』,找兩代歌神高唱《同舟之情》,港人無視、懶理(廣東話,不理不睬)、黑面(廣東話,一臉不高興);直至一隻膠鴨出現,人人卻是『同鴨共濟』,正能量滿瀉……這種反差,極其『香港』,恐怕馬克思與林鄭(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都始料未及。」
香港專欄作家阿果一言,正好為大黃鴨的辯論作出了總結。
BOX:維港瘋鴨百態
學生為睹巨鴨,寧願上學遲到受罰;愛鴨者身穿與巨鴨匹配的黃色或印有鴨仔圖案的衣服朝聖;一些人攜了家中小鴨一同前往拍照;位於海港城附近的星光城二樓一電器行內,由於有窗戶可清楚看見巨鴨,成為鴨迷爭相搶占的位置,讓店舖經理非常困擾,不得不管制人流;有上班族乾脆請假一天,租來遊艇出海,以最佳角度與鴨合照;有忠實粉絲在鴨前守候12小時,架設攝影機連拍千張照片,記錄「巨鴨的日與夜」;有專業攝影師則組團進行招募活動,盼收集得千張市民擁抱鴨鴨照片,拼貼為「維港鴨仔圖」,轉寄給Hofman,以分享港人創意。
【《典藏投資》2013年8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翻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