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終極愛情的尾聲 台灣藝術家邱亞才4月逝世

【文/陳意華】
4月3日,藝術家邱亞才於台灣宜蘭家中安靜地走了,享年67歲。晚年邱亞才罹患阿茲海默症,對於過往的記憶逐漸淡去,極少與外界聯繫。而今,我們只能從他留下的繪畫、小說文集裡,回首其平凡卻又不凡的孤寂人生。

邱亞才《藍調青年》.油彩、畫布.1984。(本刊資料室)


2009年以後,邱亞才因健康惡化幾乎無法作畫,身體每況愈下。據台南梵藝術負責人陳阿露表示,近幾年邱亞才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後來因多重器官衰竭而去世。邱亞才從2000年起,多集中於哥德、旻谷藝術中心辦展。2009年在旻谷藝術中心的邱亞才個展,是他在世的最後一場展覽,不過這幾天藝術圈內好友為了追思感懷邱亞才,目前也計畫在公立美術館舉辦回顧展,讓他的作品能夠重現大眾眼前。
「我的文采已經寫在稿紙上,著色繪畫在油畫布上了。」2002年,邱亞才出版了自傳色彩濃厚的小說文集《秋日印象》。那一年,邱亞才一輩子追尋的「終極愛情」仍畫下句點,結束第二段婚姻的他,卻在繪畫與文字創作生涯邁向頂端。除了陸續舉辦展覽,作品也到香港、新家坡等國際藝博會展出,開始受到關注;2005年起拍賣價格逐步上升。正當他走出一輩子潦倒、不順遂的陰影時,健康狀況卻走下坡。在阿茲海默症侵襲下,記憶宛如沙漏不斷流失。
大器晚成

陳列於德國設計師藏家Anna Maira家裡的邱亞才,一點兒也不輸其他的古董與中國當代名家。(本刊資料室)


1981年之前,邱亞才在當時的藝文聚集之地台北紫藤蘆出沒,一個人默默坐在角落書寫、發呆,偶而抬頭觀看紫藤廬裡往來的文青,他宛如城市漂泊者,身邊不經意而過的工人、街頭流浪漢等,都落在他的畫布上。「我們畫家用筆墨來描寫,來尋找心靈複雜的奧秘事,從這些喝醉了酒的,激情複雜的臉龐上來加以關照判斷。……我們觀察人事,要透徹的把那鬱暗又複雜的心思表露出來,向來就是我們寫作的正理。」
邱亞才小時候因被誤判智商不足而去念蘇澳國校,對他是羞辱,對內心也產生負面的傷害。服兵役期間,對文字的理解彷彿開了竅,埋首莎士比亞、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史記等巨著,在經典文學裡找到力量,奠定文字思想的底子。愛力根畫廊負責人李松峰就觀察,邱想成為文學家比畫家的意念還強。退伍後離開宜蘭,白天在電纜工廠工作,晚上則埋頭作畫。後來與紫藤蘆老闆周渝結為好友,周渝資助生活拮据的他作畫材料,更引薦漢雅軒張頌仁。1983年,邱亞才首度在香港漢雅軒與鄭在東、陳來興共同聯展,他的畫作開始受到香港藏家的支持,成為職業畫家。
但,邱亞才的生活仍不順遂,與妻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深擾著他。1989年,結束近二十年的婚姻,邱亞才猶如脫韁野馬,他曾自述:「離婚後,我的理智、情感變得融通開放。」畫風變得更為明亮的他,隨後幾年與愛力根畫廊合作,連續三年舉辦多場個展。這段時期他的文學創作也有所起色,與1993年「東區女人」展覽的同年,文經社為他出版其第一本著作《痞子惡德》,隔年他以《酒徒老境》獲吳濁流文學獎。隨後幾年,邱亞才自費出版了數本著作。
離婚後,他不斷認識女子,甚至赴大陸徵婚,但憧憬愛情的他屢屢受挫,有感而發:「我竭盡所能去得到情愛的終極,但是,力有未及……。所以我去實現淫念的想像。」陳阿露認為,邱是一位真誠的藝術家,因為靦腆害羞不擅於情感,對愛慕的女子只能在遠處觀察,透過筆下形貌傳達愛慕之意。
題材多元 由以女性為主
邱亞才筆下的女子,有著中國白描技巧,用線條勾勒出來的技法。早年他在畫連環圖畫都是用筆快速勾勒出輪廓,學習水墨讓運筆更流暢。知識分子、學者、穿著條紋年輕男子等題材,乾淨、簡潔的線條,與他的工人或流浪對象題材相較,繪畫技巧與風格差異甚大。描繪的對象,或與他的生命有所交集,或旁觀有感,抑或是觸動心弦的愛慕對象,從販夫走卒、知識分子到達官顯要,無一不入畫。邱亞才的一生,環繞著對繪畫、文字與愛情的追尋,作品亦如是。
邱亞才也受到梵谷、畢卡索、莫迪里亞尼的影響。而隨著研究與愛好者日益增多,邱亞才結合中西方的鑑賞語彙逐漸受到認同。2012年香港佳士得為德國設計師Anna Maria Jagdfeld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品專拍,Anna Maria Jagdfeld的收藏圖錄裡,也收錄她所典藏的數幅肖像畫。除了歐美市場,台灣藏家族群是邱亞才的收藏主力。
邱亞才的作品因畫作沒有簽名與標記年代,是判別最困難的地方。其次是他會大幅改畫,即便是已經公開展覽的作品。因此挑選邱亞才的好作品,完整度為必備條件。陳阿露分析:「邱亞才的創作階段與題材可分為流浪漢、同性戀、藝術家、知識分子、學者、女子貴婦。例如,他描繪工人時眼中傳達的堅毅眼神令人激賞,這類作品大多受到梵谷的影響。」
如今,這位素人畫家與世長辭,安靜地躺在宜蘭家鄉的懷抱。出生於1949年這個大時代,紛亂的時代人的心是不確定的,如在城市裡漂泊的旅人,每幅肖像畫都是獨立的個體,他以強烈的色彩畫出火熱的心。未受過傳統學院訓練,被歸類於素人畫家,但這反而為他創造了獨特的語彙,遺世獨立的脫俗情懷,帶領他走向孤獨、蒼茫的歸鄉之路。
【《典藏投資》2013年5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全民英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