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印鈔之後

【撰文╱劉太乃】
飽受二十年經濟停滯的日本,要開始印鈔票了!
新任首相安倍效法美國大量印鈔票,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強力貶值日圓、並把日本幾乎冰點的通貨膨脹拉升至2%至3%,這種作法除對日本國內經濟帶來變數外,更將掀起亞洲各國貨幣競貶壓力,突如其來的大量資金將對未來亞洲各國的經濟互動投下變數。在此,先不論安倍的作法是否合理,既然他做了,全球經濟絕對會因為日本大印鈔票產生變動,尤其是亞洲。
安倍是日本的首相,他必需帶領日本走出衰退的二十年,如果他不做出如此決定,日本將可能再衰退二十年;就如同實施三次量化寬鬆的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研究美國三十年代大蕭條的他,如果當初不毅然做出史上最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現在的美國和世界經濟可能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的確,做為一個領導人,不同於學者,不能只是評論與批評,必需有勇氣決定做與不做,並且承擔一切後果;雖然安倍政策結果可能是相反的,但畢竟他帶領國人一起努力過,縱然失敗了也雖敗猶榮。的確二十世紀日本在現代化後,為了證明自己是亞洲第一,發動對亞洲各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不僅日本國力重挫,亞洲各國更飽受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摧殘,造成無法彌補的傷痛。二次世界的戰痕仍未抹去,今次貨幣戰即將到來,日本民族逆中求勝的決心又將對亞洲各國帶來什麼後果,目前尚難推斷,只能靜觀發展。
在美國讀書的兒子剛放春假回到台灣,喜歡閱讀經濟相關資訊的他,對於美國和日本採取量化寬鬆政策有其看法他說,量化寬鬆是讓資本主義極大化,試圖讓大量的資本自己找尋到出路,尋找到下一個可以取代舊經濟的方向。回顧近二十年美國經濟的發展,不就是資本不斷轉換的過程中,渡過一個又一個泡沫與蕭條,但也造就出電腦、網路、房地產各個時代的新興產業;當一個泡沫破滅後,資金將再找到另一個泡沫的起點,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動能和經濟效率。他的解釋讓我對美國、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有了新的看法。當全世界都深陷大蕭條危機,政府本著資本主義的信念,大印鈔票的讓資本自己找尋一個可以引領世界走出經濟困境的新產業,而今就看新產業何時誕生了!
如今新產業還未呼之欲出,資本只有朝固定回報的傳統產業和看得見的資產停留,成為資本的避風港。就藝術市場而言,目前資金仍然會以更為稀少、更為難得具有保值效益的傳統藝術品作為資金避風港,不會投注在市場還不成熟的當代藝術品,只有等到市場更明確出現新的藝術走向,資本才會自動流向於活躍、具冒險性的當代藝術,而今市場仍以具保值效益的傳統藝術品為資金標的。
亞洲的經濟,在過去中國政府未改革開放前,一直由日本主導,之後在日本的引領雁行理論下,又有台灣、香港、新加坡、南韓亞洲四小龍的加入。但近二十年,在中國大力對外改革開放下,中國開始像當年的日本和四小龍一樣,人到那裡,錢就到那裡。中國的錢淹腳目,人民幣到那裡,就漲到那裡!尤其現今藝術市場,可說是中國人民幣的天下,只要是中國人民幣看上的東西,沒有不飆漲的,所以近二十年中國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成了全世界的奇跡!但如今的日本安倍內閣受不了二十年的沈淪與中國的強大,開始印鈔票了!他採取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來推動日本的經濟,這個舉動雖然沒有二十多年前鄧小平南巡開放來得驚天動地,但如此大規模的印鈔舉動,肯定對日本境內和世界各國帶來影響,尤其疲弱了二十年的日本購買力。
二十年前,日本經濟正處鼎峰時,日本人的購買力可說是全球第一,就藝術市場而言,不僅拉抬了本土藝術家的畫作行情,更不斷以天價買下印象派、野獸派等十九世紀大師畫作,造成西方藝術品市場一片榮景大好。而今日本印鈔的政策,必然會讓日本人覺得自己又有錢了,不僅可以帶動本國房地產和本土藝術品的上揚,這股多餘的熱情更可能往外流竄,未來這股熱錢會流向那裡,還是西方或是往中國藝術市場轉移都是值得觀察的方向。因為日本在中國唐宋、明清兩個階段,對中國文化極為嚮往,並大批購買中國藝術品過往日本,尤其清代末年和民國初年,許多中國藝術家如齊白石、傅抱石、張大千都在日本舉辦過畫展銷售,而吳昌碩、王震甚至接受日本收藏家接待在日本住過一段時日,這些都說明日本一旦經濟繁盛,一定會向西方或是中國購買藝術品收藏,只是不知今次日本印鈔後,多餘的資金會往西方、還是中國流竄。如果是中國的話,中國藝術品又將掀起另一波高潮。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3年4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托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