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訪伊日美學黃禹銘

【文/王若鈞、孫嘉蓉】
這間公司總是有辦法讓人留下特別印象。在假日總是滿座的餐廳內,規劃出主題清晰的小書房以及展演空間;在百貨公司的精油專櫃,提供的是印有藝術作品的提袋;如果你關心辦公室如何令人感到幸福,或許還知道這公司的老闆會每天一早上市場採買食材,與員工一起為全公司40多人準備午餐。

伊日美學總經理 黃禹銘 圖/王若鈞

黃禹銘(以下簡稱黃),伊日美學生活總經理,集團旗下包含伊聖詩芳療生活館、日光大道健康廚坊、優居生活美學三個品牌。這位特別的老闆除了是位生活家,也是位藝術愛好者,過去時常帶領員工持續贊助並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直到去年7月開始投入策展和藝術經紀,多角化、年輕化地經營藝術空間。目前的兩個主要展場中,日光大道富錦藝術空間以主題性聯展和藝術家個展為主;日光大道天母藝術空間則以輕鬆氛圍打造年輕學子的交流園地,決心以「生活」為本體發展美學,以「餐飲」空間品嘗藝文氛圍。
兼營藝廊之前,黃只是個單純熱愛藝術的收藏家,辦公室、工作室及企業各家門市都可見他私人購買的作品,常常面對客人詢問作品能不能賣、賣多少錢等問題,而公司倉庫被逐漸被藏品佔滿,員工們都對他說:「你不能再這樣買下去了!」成為他經營畫廊的契機。
買畫容易賣畫難
這條路走起來不算順遂,黃憶及初期幾檔聯展中,一件作品都沒有賣出去,又想起有次他去間畫廊看展,不到5分鐘就買了兩幅作品,還有在網路上直接向倫敦畫廊下單的經驗,讓黃十分感嘆買畫容易賣畫難:「我從來不用投資的角度購買藝術品,純粹只是喜歡。雖然存款簿裡的錢始終不多,但是我覺得我比大部分的人都富有,至少在心靈上。買藝術品真的那麼困難嗎?關鍵還是在於要或不要、願不願意跨出第一步。」看似「暴衝」的收藏行為,源自支持藝術創作和發展的單純想法,而最簡單的支持就是收藏。

日光大道健康廚坊 圖/王若鈞


所幸雞蛋沒有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說:「一般畫廊若連續3檔銷售不好,老闆就不好過了;但我們頂多是有點難過或小小罪惡感而已,穩定的餐飲收入和與公司分擔的人力成本,讓我們繼續貪心地做想做的展覽。」黃不諱言地表示,最強大的動力來自於「熱情」,用不變的熱忱去影響身邊的人,一起投入支持藝術的行列。

日光大道富錦藝術空間


「希望台灣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可以被看見」,一個簡單的信念,讓黃不斷挖掘年輕藝術家的同時,也致力於新藏家的開發,企圖透過作品打破兩代藏家的時間性;而展覽品質的嚴格把關,則來自於平常逛展做功課的好習慣和直覺。「直覺」不是單純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而是來自於日常生活的累積,黃說:「一見鍾情很棒、很浪漫,但看得愈多才會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曾為了找到在西班牙驚鴻一瞥的新銳藝術家金・提爾(Guim Tió Zarraluki)畫作而走遍巴塞隆納畫廊的他,似乎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

台南伊日美學展場空間 圖/王若鈞


這也讓日光大道在今年幾個藝術博覽會上初試啼聲,就得到連他們自己都意外的好成績,9月的高雄藝博會上甚至賣出了20多件作品。有趣的是,VIP預展日的銷售通常很沉寂,反而首次購買藝術品的人對他們代理的作品更有興趣,這讓黃再次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在走一條和一般畫廊不一樣的路。」因為堅持親民路線,所以吸引到許多想與藝術親近的人,擺脫傳統畫廊的白盒子,在日光大道充滿生活感的空間裡,觀者容易想像作品置於居家環境的畫面;欣賞作品時可能會受到干擾,但那也正是複合式空間的優勢:藝術真正走入生活,而生活走到哪裡都是藝術。
送給10年後自己的禮物
日光大道新生廚坊內設置的「伊聖詩私房書櫃」,是伊日美學成立10週年時的生日禮物,除秉持既有的慢食文化與藝術推廣等信念之外,更與社會、環境保育等議題連結;而即將在台南開幕的新空間「伊日美學生活空間」,黃說是「送給10年後自己的禮物」。1932年的建築(和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林百貨」屬同一建築群),若以復古、緬懷為訴求就太理所當然了,黃期盼能開啟一種新的飲食、閱讀、藝術及生活方式,1、2樓是綠色慢食空間,3樓是寢具、保養品、芳療教室、植物研究室,4樓則是獨立的展演空間,引進一些現有空間無法支援的作品展覽,如此多元的空間,黃說:「那是我們想像中的生活,希望10年後再看仍不會過時,所以說是送給10年後自己的禮物。」

台南伊日美學 圖/王若鈞


關於小時候的志願,黃很肯定自己長大後要當老師,即便是現在,或是時光倒流,他仍舊未改初衷,從參與種子計畫、支持第三世界植樹與鑿井、贊助紙風車319工程、捐贈南投東埔國小電腦器材等便可看出端倪。堅強的信念,散播並深耕藝文的種子,也難怪員工曾說:「他不像主管,像老師。」
一個很瘋狂的老師!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全民英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