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西方藝術的中國路(上)

《文/郭怡孜》
在中國大陸設立辦公室近二十年之後,今年,佳士得終於得以獨立展開此地的第一場拍賣會。中國在短短幾年之內躍升為全球主要藝術市場之一,早已是各大拍賣公司極欲進入的寶地,向外資開放,勢必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藝市版圖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東西方藝術收藏將有進一步的對話與交流。

上海展出佳士得全球拍賣精選現場,作品為紐約11月秋拍拍品之一:畢卡索1956年作品《坐搖椅的女人》。(攝影/郭怡孜)

當中國當代藝術已藉由西方藏家的引領,於全球獲得一定程度的認同與理解,西方藝術體系也積極尋求中國群眾的接納。佳士得上海首拍除了彰顯中國引以為傲的當代藝術,同時積極向中國市場推擴西方藝術,不僅在首場夜拍中包含了西方藝術品,更是不遠千里將多件畢卡索(Pablo Picasso)、夏卡爾(Marc Chagall)、沃荷(Andy Warhol)、李希特(Gerhard Richter)與羅斯科(Mark Rothko)等名家大師的作品帶到上海,舉辦私人洽購展覽及紐約、倫敦拍賣的預展。其中,畢卡索與沃荷的作品在數量上壓倒性地超過其他藝術家作品,顯見他們是佳士得向中國藏家力推的兩大藝術明星。
《典藏投資》在這場深具歷史意義的夜拍開槌之前,獨家專訪了佳士得歐洲總裁辦公室歐洲高級主管暨印象派和現代藝術部國際專家部負責人Giovanna Bertazzoni,以及戰後及當代藝術部拓展主席Amy Cappellazzo,請她們分享各自領域裡的專業觀察,以及與中國藏家的交流經驗。
《典藏投資》(以下簡稱典) 雖然這是佳士得在中國的首場獨立拍賣會,我相信你們早已開始向這裡的藏家介紹西方藝術。請兩位談談中國藏家參與收藏印象派與現代藝術,以及戰後與當代藝術的現況。
Giovanna Bertazzoni(以下簡稱B) 從2008年以來,我們的中國藏家成長了一倍,特別是在主要的中心如倫敦、紐約,當然還有香港、以及巴黎,中國藏家的數量每季都有成長。我們也接待了許多從中國親自來到拍賣現場參與的藏家,可能是顧問陪同或獨自前來。我們經常先在香港認識這些中國藏家,然後會在倫敦見到他們來看預展,並且留下來參與拍賣競價。其中不乏對高單價的拍品深感興趣,會買下封面拍品的藏家。我們已經與許多中國藏家建立密切且有效的關係。
Amy Cappellazzo(以下簡稱C) 當代的部分大略也是如此。
中國新一代藏家崛起
典 哪些中國人收藏您的領域?他們是否傾向於購買高端價格的作品?
B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特別當Amy和我一起接受你的採訪時。在我的領域裡,這些中國買家屬於年輕的族群,而我所謂的年輕是指他們大約在四十幾歲的年紀。中國這一代的新藏家,在這個年紀創造了財富,卻沒有從當代藝術進入收藏,而是收藏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這些人身穿Prada、非常時尚,他們要最新最好的東西,同時認為買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是很酷的。這在全世界以及以往的市場經驗中,都是獨特的。一般而言,年輕人開始收藏藝術品,會從當代藝術開始。
C 在我的領域裡,我的確觀察到這股關注二十世紀藝術的趨勢,我想有趣的是,他們從比較昂貴的區塊開始關注,會在夜拍現身。現在我們有幾位中國藏家對非常高端的作品有興趣,但我相信將來會有愈來愈多預算小一點的藏家加入,例如每年有5萬美元預算。就新進藏家族群而言,這是典型的現象。
典 在兩位的專業領域裡,中國收藏家的重疊比例高嗎?
C 我相信是高的,我認為大約有一半的藏家同時對這兩個領域有興趣。
B 是的,他們在倫敦的拍賣季會待上兩周,一周參與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接下來一周參與戰後及當代藝術的一連串拍賣。我的許多客戶也在戰後及當代藝術拍賣會上舉牌,他們感興趣的可能是這個區塊中較偏向傳統、經典的作品,常常是出自名家,也有可能是與經典有強烈連結的年輕藝術家。
C 例如多伊格(Peter Doig),他的繪畫在形式與風格上具有古典精神,同時又是當代的。
※延伸閱讀:
西 方 藝 術 的 中 國 路(下)
【《典藏今藝術》2013年11月號;訂閱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