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中國 消費日本的時代來臨 九月 東京中央拍賣迎來三週年

【撰文╱劉太乃】
九月的日本,雖然沒有隨處可見的盛開櫻花、沒有紅遍山谷的楓葉,但友人們卻相約在九月齊聚日本東京、名古屋、大阪、京都、奈良,為即將到來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暖身。據東京中央拍賣公司負責人廖湘桂表示,今年來到日本參與拍賣的中國、台灣、香港藏家特別踴躍,他現在擔心的不是拍賣成績,而是前來參與藏家的爆增和接待的困難,因為日本現在正興起一股中國藝術品拍賣熱潮。
日本東京中央拍賣今年九月迎來三週年慶,雖然這家日本拍賣公司才成立三週年,但該拍賣公司就如同赴日本旅遊一樣,是今年拍賣多個城市最火紅的一個據點。現在日本拍賣會已不僅僅只有東京的中央,其他城市的拍賣公司也相繼跟上,從東京開始到名古屋、大阪、京都、奈良等,猶如櫻花綻放的季節,延著新幹線一個個城市都興起中國藝術品熱,每個城市都有中國骨董和茶道具的拍賣,而這股中國人前往日本參與骨董藝術品拍賣熱潮似乎正方興未艾,有越來越熱鬧的趨勢。
首先迎來三週年的中央拍賣便擴大了規模,超過十冊的拍賣圖錄完全脫離過去日本小拍賣公司的印象,大批量的拍品、厚厚的圖錄,與中國中大型拍賣公司完全不相上下,它更相似於杭州的西泠拍賣會,遠到而來的買家彼此熟悉的住在拍賣公司安排的同一家旅館,預展、拍賣、吃飯、住宿都在一起,幾天相處下來好像藝術收藏圈在開武林大會一般,拍賣結束大家各有所得、皆大歡喜,還兼具日本旅遊休閒,這便是參與過東京中央和杭州西泠拍賣大家的感受。
記得第一次前往日本參與拍賣活動,還是二十年前的事。當時日本並沒有對大眾公開的拍賣會,只有同業彼此交換的封閉式拍賣,西方蘇富比拍賣公司要在日本舉辦拍賣是受到抵制的。當時前往日本,是因為國際蘇富比突破種種管道以慈善名義舉辦了一場包括雷洛瓦的國際版畫拍賣會;當然,在此之後西方拍賣公司並沒有在日本這塊土地上發展起來,至今只有辦事處,始終沒有拍賣。至於日本本土拍賣公司所拍賣品類都集中在西洋油畫、日本油畫、膠彩畫和歐洲設計師家具,至於中國藝術品拍賣還是近三年的事。日本中國藝術拍賣的興起,與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的紅火有很大關係,日本、中國內地兩地差價,帶動了中國人前往日本的淘寶熱;當然,從唐代開始,日本歷朝歷代貴族與寺廟都擁有豐富的中國文物收藏,有了源源不斷的貨源,才有今天日本拍賣行業的蓬勃。另外,近年中國人喜歡赴日本旅遊,對於日本文化知性的追求也是前題之一。
從文化產業觀察,現今中國正迎來一股消費日本文化熱。在北京、上海、廣州書店裡外國文學類架上有70-80%的書都是日本小說,日本出版品很受國人的歡迎;不僅小說,時尚、人文、旅遊雜誌同樣受到喜愛。儘管兩國間仍存在著尖閣諸島問題,但現今中國年輕人和學者們都對日本文化充滿著好奇。在北京,有一本名叫「知日」月刊雜誌便十分暢銷,策劃者之一是活躍在日本的毛丹青教授,他在2011年在北京創辦了這本專門介紹日本文化的「知日」雜誌,這本雜誌至今已出版十期,每期銷量都超過五萬冊。「知日」是在釣角島撞船事件發生後三個月創刊的,且在中國心臟北京出版,說明中國人對日本文化知性追求,已脫離了民族政治的對立。日本確實是保留中國文化最具體的國家,一如日本學者們認為,「缺少如日本寺院般靜心寧神之所的國家,就不是一個好國家」,這點放在經歷文革破壞後的中國是個諷刺,希望能在我們這一代輩中逐漸修補過來。
本期【tea茶雜誌】夏季號,以日本「煎茶道」為題,完整介紹了受明清文人茶藝影響的煎茶道,如同日本貴族、寺廟大量的保留了唐物(來自中國的物品),日本也完整的保存了宋代、明清兩代的茶藝,並系統留傳有序發展出「沫茶道」、「煎茶道」,致使得要探索中國茶道,還得從仍流傳至今的日本茶道活教材裡找尋中國的輝煌。不過,我們還是很有自信希望透過日本知性的文化學習,逐步建構中國過去的輝煌,甚至有機會從傳統裡建立一個新的文化傳承系統,這才是知性日本之旅的最終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3年9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教育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