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玉琦】
「歷史遺忘了這些中國古帆船,在它們稱霸的時代,這些商船為東亞人民帶來大量的財富。它們既是清代最大、性能最好的外海戰船,也是商船也是海盜船,但是在一場改變中國命運的戰爭裡,這些古帆船卻被歷史的洪流所吞噬……」同安船翻騰在驚濤駭浪中,將19世紀海上故事娓娓道來。
19世紀初期,因著日漸頻繁的海盜問題,清廷在江南各省沿海、台灣和澎湖編制水師,不斷增加兵力,建立同安船艦隊,成為外海水師的主力,控制海洋秩序與穩定海疆,同時也象徵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隱形橋樑。同安船為清中葉興起的新型海船,最早為民間商船,後因操駕容易、性能優異而被福建沿海的海盜廣泛使用。嘉慶年間,由於海盜猖獗,清廷為了保持海上的優勢,大型同安船逐漸成為清朝外海水師的主力,其製造數量龐大,規格眾多,布防遍及渤海到台灣,是輪船出現前,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帆船。台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同安船它在19世紀前半段,可以說是主宰了整個的亞洲,特別是東亞的這個海域。」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周維強說明,同安船是中國古代木造帆船的最終型態,在鴉片戰爭後退出歷史舞台,清朝後來組建的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就已經全面變為西方的鋼造戰艦。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清閩浙總督汪志伊奏《軍機處檔奏摺錄副》,嘉慶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35.5×40.5公分,台北故宮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近20萬件軍機處檔摺件,其中〈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和〈一號同安梭船圖〉為極罕見的清代彩繪戰船圖,對同安船之型制與彩繪十分細緻。它們是同安船中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一、二級戰船,不僅是極為特殊的海洋史圖像藏品,也是海洋史和台灣史界尚未深耕的課題。僅靠著二張圖,結合有限的相關史料,深入考據,自研究起耗時二年拍成50分鐘3D電影史詩紀錄片,重現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與海盜蔡牽的海上搏鬥歷史情景,還原19世紀東亞海洋文明的繁盛風貌及同安船的歷史風華。
「再現.同安船」系列活動,以紀錄片為起點,於今年3月到5月舉辦「校園巡迴講座」。台北故宮圖書文獻處並將於5月展出「順風相送-院藏清代海洋史料特展」,除〈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和〈一號同安梭船圖〉,另有〈職貢圖〉、〈奏報籌辦天津水師官兵船隻情形摺〉、〈奏報提督李長庚率師追剿蔡逆在粵洋中砲身故並懇聖主迅賜簡員補放以重責成事〉、〈奏聞閩浙舟師在粵洋追剿蔡朱二逆情形摺〉等相關文物將一併展出。公開放映與數位展覽則暫訂於7月20日至9月22日假華山1914文創園區隆重登場。
【《典藏古美術》2012年3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托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