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亞男】
美國藝術權威雜誌《Art+Auction》於1月刊登了一份「2012年全球藝術年度百強權力榜」(Art+Auction’s Power 2012),榜單上的拍賣板塊,我們見到熟悉的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以及中國嘉德拍賣董事總裁王雁南。而在贊助人板塊(Power Patrons)中,與中國當代藝術有千絲萬縷關係的便有三人上榜,他們是余德耀、烏利.希客(Uli Sigg)及李冰。
余德耀上榜的理由是,他收藏了大量的中國當代藝術,近年也開始積極涉入西方當代藝術,並且在亞洲成功地建立了一個私人美術館網絡——包括2009年在印尼雅加達開幕的Yuz Museum以及計畫於2013年開幕的上海館﹔烏利.希客則是因為在2012年將其收藏中逾七成的中國當代藏品,半捐半賣給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而入榜。兩人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貢獻,的確有足夠的分量使他們以「贊助人」的身分列名這份榜單。
而李冰,不像經常曝光於鎂光燈的余德耀與希客,而是一位眾人乍聞稍感陌生的中國收藏家。
中國收藏家李冰獲《Art+Auction》選為2012年全球藝術年度百強贊助人(Power Patrons)。
在中國私人美術館蔚為風潮前,李冰早在2006年到宋莊建起了3千平方米的和靜園美術館,館中的70件藏品則來自於他在2005年以600萬人民幣買下的東宇美術館整體收藏。他也是最早發動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的創始人,2009年9月於和靜園美術館展開,當年參與嘉賓有喬志兵、余德耀、張銳、楊濱、譚國斌及馬惠東等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圈大鰐,眾人匯集一堂就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價值標準進行一番探討,而該聚會也吸引了一票藝術家明星熱烈參與:展望、岳敏君、方力鈞、周春芽、劉煒、楊少斌等人。如此大規模的當代藝術圈重要人物聚首,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以來首見的盛大場面。如今這個論壇轉由中央美院趙力團隊接手持續每年的籌辦。
2009年,李冰在今日美術館的二十二院街開設和靜園茶館,對他而言,茶的文化通過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形式和精神跟藝術的核心是相互統一的,這座占地極廣、文人氣息濃厚的茶館,也是余德耀、王薇等藏家來北京最愛流連休憩的場所。
年輕時懷抱著藝術夢想進入魯迅學院,25歲決定下海經商奠定財富,有了經濟實力作為後盾,李冰的人生從此再也和藝術脫不了關係。以下是《典藏投資》上海特派記者與李冰的訪談。
收藏是一輩子要玩的事兒
《典藏投資》問(以下簡稱典) 其實你一直是中國藏家中非常低調的一位,在媒體間比較少耳聞到你的收藏或是你在做的事?
和靜園美術館外觀。和靜園占地3200平方米,選址當初還是栗憲庭出的主意。
李冰答(以下簡稱李) 我是在2006年蓋的和靜園美術館,算是私人美術館中比較早的。我從小就愛藝術,很幸運從魯美畢業後,還能繼續從事自己的樂趣,持續收藏藝術品。你覺得我低調,應該是因為我不願意滿天飛那樣做事吧,那樣沒有意義,我不想要什麼,所以不太張揚地做事,我只想收藏,那麼多年我只收不賣,這是我一輩子要玩的事兒,就是一種樂趣吧。
典 能否跟我們談談您的收藏脈絡?
李 我的收藏主力在架上當代繪畫,以1990年代為主體往後梳理。我個人也相當喜愛1980年代作品,但是現在根本找不到了,很多歐洲藏家給香港藝博會提出課題,希望可以收藏中國1980年代藝術,但現在不可能找得到了。那個年代的作品不是流失民間就是被丟棄,就算有也買不起。我盡量將1990年代繪畫大骨架梳理好就行。
典 您在做的事情對藝術圈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比如藏家論壇或是藝博會顧問,不只是單純地收藏藝術品?
李 我上這份榜單還是余德耀告訴我的,說我們兩人上榜啦,其實我真的不需要話語權,跟茶結緣快二十年,我不需要太多,茶已經給我很多了,我脾氣也改了,柔軟一點了。其實張銳曾經跟我說,我們是可以影響人的,被張銳這樣一說我才開始接受採訪,不然我實在很不喜歡接受採訪。
典 或許可以影響財富人群去進行收藏,激活藝術市場?
李 我們這個國家需要第二次蛻變,我們的第一步已經解決財富問題,第二步就是學會附庸風雅。當年我做茶生意的時候,還是第一個把台灣茶引進大陸的,現在大江南北都在喝茶,茶文化滲透得很快。現在中國的高端人群,除了有錢,他們還要品味,再過來就是全面性地修養,這個過程我相信不會太久的。我做茶館,實際上也影響了高端人群,現在也有了些成效,他們定期去美術館看我收藏,一起喝茶,定期聚會,彼此潛移默化。
典 今年香港藝博會的團隊將在倫敦舉辦一個新的藝博會Art13,據悉你也是委員之一?
李 這是香港團隊找我的,主要幫他們把關畫廊,畢竟他們對中國畫廊不熟悉,延續香港藝博會嚴謹的態度,Art13希望將有別於金融海嘯前的中國當代藝術引薦到歐洲,我覺得挺好。
※延伸閱讀:
全球藝術年度百強贊助人 李冰(下)
【《典藏投資》2013年3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TOEI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