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嘉豪】
陳顯耀,是一位爽直的漢子,個性豪邁卻平易近人,正如他的作品一樣,總是有種溫柔的氣勢。陳顯耀是澳門資深攝影師,多年來穿梭於大街小巷,拍攝無數紀實照片,紀錄變遷中的城市景觀和人文風貌。澳門游衍畫廊正舉辦攝影聯展《呼吸》,邀得陳顯耀參與,並展出他早期的風景照,令觀眾看到他攝影風格的另一面貌。
陳顯耀(左二),游衍畫廊總監Toby Kouk小姐與到訪嘉賓合照
澳門的「鄰里」攝影師
陳顯耀生於中山,後定居澳門。1996年起從事攝影創作。近年來主要以澳門人文風情及城市風光為主要創作題材,作品在國際攝影展覽、中國文聯與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國家級攝影藝術展覽以及各攝影比賽中入選、獲獎。其澳門紀實系列作品部份被澳門藝術博物館館藏。此外,他拍攝的一系列澳門風光作品,被澳門旅遊局採用為旅遊宣傳照片。而他的紀實系列《澳門鄰里》則由澳門藝術博物館出版同名攝影集,該系列作品是陳顯耀花了近6至7年時間創作的,他穿梭於澳門舊城之中,探訪老店、老街坊,為快將消逝的老行業和城市舊貌紀錄,也顯示出攝影師的社會關懷。「到現在我還持續著拍攝(澳門鄰里系列),這個群體的我繼續跟他們的交往,為什麼呢?因為除了城市景觀不斷變化,其實人也在不斷變化,包括我自己在內,也不時我拍攝一下自己,看看我的樣貌如何日漸殘落。」陳顯耀笑言。
紀錄城市的人
近年,澳門急速變化,陳顯耀就像與時間巨人競賽一樣,以攝影機抵擋城市發展的「進擊」,把城市原貌拍攝下來,為歷史留下紀錄。但他坦言,「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東西城市發展,因為我不會對它下任何結論,我所要做的,就是身為攝影師從客觀角度來紀錄它的變化,拍攝澳門民生和社會變化,這兩項事情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我目睹的是老街舊區、傳統行業漸漸消逝,我感到無奈,但我不能下任何結論,因應社會發展,有些東西是必然的。」陳顯耀表示,他身為一個紀錄者,責任就是要以自己的想法把變遷的過程紀錄下來。澳門兩位攝影界先輩李玉田和李超宏的作品,給予陳顯耀很大啟發,他說,人稱「田伯」的李玉田紀錄澳門超過六十年,他早期已經用「超前的」手法來拍攝,而且不計報酬,非常難得,是澳門攝影界的典範,而李超宏在六七十年代紀錄了大批澳門民生的景況,他的抓拍(snap-shot)的技巧非常出色,「其實我的生活類攝影,很大程度受到李超宏先生的影響。」他說。
展場一隅
普及攝影的憂慮
隨著數碼攝影年代的降臨,攝影便旋即成為人類普及活動之一。陳顯耀從銀鹽攝影年代(Analog Photography)一路走來,他認為攝影數碼化大大方便了攝影工序,但「老實說,現在大部份人對攝影都抱持消遣的態度,攝影只不過是大眾消遣,談不上創作這個高度。玩攝影的人多,但真正能夠用功、刻苦地走自己方向自己的路,這些人很少。當一種東西被普及起來,用心鑽研的人便少了。」他表示,過去從事攝影的成本相當高,大家都「不敢亂來」,必須要有很扎實的功底去對待攝影這回事,「譬如說旅行攝影,(過往)你去一趟旅行,耗費的成本和時間相當多,如果你在現場拍攝得不好,因為不可即時觀看效果,所以回來後只有徒勞無功。」他認為,現在攝影太過方便,令人產生了惰性,忽略了創作的艱辛付出。
《呼吸》銀鹽的美景
游衍畫廊舉辦是次《呼吸》攝影聯展,集合了來自澳門的陳顯耀、菲律賓的ReD.Ognita、愛爾蘭的James Clancy,三位不同國藉、不同風格的攝影師,展現幽秘寂穆的風景攝影,使人置身空靈清境,呼吸當下。一向以紀實風格著稱的陳顯耀說,此系列作品是他早期學藝時拍攝的,著重唯美風格,把廣西及四川的風光以銀鹽攝影展現,壯麗動人的山水景象顯現於一系列大幅的相片中,表現出攝影師能動能靜的一面,並給予觀眾一種身心得以舒展的感受。
DATA
《呼吸》藝術攝影聯展
展期:即日起至9月30日
地點:游衍畫廊 (澳門果欄街39號A)
時間:11:00–19:00
【完整內容請見《art plus》2013年9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企業語言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