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全球拍賣龍頭佳士得進軍上海

【文/郭怡孜】
【圖/佳士得】



自從佳士得於今年4月宣布取得在上海註冊獨資拍賣公司的許可證,成為首家以「獨資」身分可於中國大陸展開拍賣業務的海外拍賣公司後,外界即引頸期待這家老字號國際拍賣公司的上海首拍,會為中國市場注入什麼樣的新意。而佳士得更是非常重視在中國大陸的初登場,傾全球各部門之力規畫一系列相關活動,伴隨著上海首拍於9月下旬盛大開幕。
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拍,選在9月26日晚間舉行。受限於中國法規,佳士得並不能在上海進行文物類的拍賣業務,除此之外,這場深具慶祝意義的夜拍匯集了亞洲與西方現當代藝術、珠寶、鐘錶與葡萄酒等多個品項共四十餘件拍品,標示佳士得往後在上海發展的重點方向。配合上海首拍,佳士得更傾全球各分公司之力,舉辦展覽、論壇等一系列相關活動,佳士得執行長墨菲(Steven Murphy)與各部門專家從世界各地聚集上海,要為中國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帶來國際級的細膩服務,展現悠久品牌的多樣性和高度。同時佳士得還邀請了國際間許多貴賓親臨上海參加此一盛會,並參訪當地藝術家工作室及藝術機構,讓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次登場,為中國藝壇與外界的文化、藝術雙向交流盡一己之力。
打開中國門戶之後的使命

隋建國《衣紋研究系列》.石膏雕塑(7件)、銅雕雕塑(7件)(石膏︰《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垂死的奴隸》、《解剖人體1》、《解剖人體2》、《荷矛者》、及《擲鐵餅者》。銅雕:《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垂死的奴隸》、《解剖人體1》、《解剖人體2

佳士得媒體與公關副總裁蔣璐陽表示:「我們取得中國大陸拍賣許可之後,外界最關心的可能是什麼時候要拍賣。但除了商業角度,我們更看重的,還是一份長期的使命感。希望我們能夠成為一座橋樑,為中國喜愛藝術的人,不光是藏家,打開一扇窗,提供他們接觸藝術資訊的渠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花了很多精力規畫討論交流與教育的工作。」而此次的論壇,除了展現佳士得多樣的專業領域,相當大的一部分聚焦在中、西文化的對話,強調亞洲價值與西方價值的接軌,藉由聯結與比較,向歐美傳遞以中國為主的亞洲藝術價值,另一方面,也引領中國藏家對西方文化藝術的進一步認識。
上海政府對佳士得發出的獨立拍賣許可,標示了政府對推動文化市場的意願以及積極提升地方文化水準的企圖心。對佳士得而言,實現了長久以來進入中國的願景;對於上海而言,這樣一家國際性拍賣公司的進駐,將是讓世界看見中國文化實力的絕佳平台。正如香港佳士得高級副總裁、亞洲現當代藝術部主管張丁元所言:「佳士得到上海舉辦拍賣會,對於中國和佳士得都是好事。作為國際拍賣公司,佳士得最重要的當然是在全球藝術版圖上的擴展,中國的門戶打開,是一個很大的關鍵。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可以藉由我們的品牌往外傳遞,我們也要讓西方藏家認識中國藝術家。往後的期待其實很大,例如,我們怎麼樣去建立中國藝術的價值,或者是從東方的美學價值來評判藝術,如果能把這個架構建立起來,會是全球藝術融合的一個指標。」
亞洲現當代挑大樑
由張丁元領軍的亞洲現當代藝術部門,直接涉及中國現當代藝術的拍賣,是與中國市場連結最深,也是與當地藏家往來最為緊密的部門,在此次上海首拍,占有重要地位。夜拍的四十餘件拍品中,就有15件來自亞洲現當代藝術部門,主題為「中國的時代,中國的畫」,聚焦呈現中國藝術從寫實、文革、到開放的轉變歷程。張丁元說明:「這也就是從舊中國轉型到新中國的歷程,藝術家在這當中面臨的衝突、矛盾與思考,中國從封閉到開放的衝擊,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特質。」

曾梵志《自行車》.油彩、畫布.2005。估價580萬至880萬人民幣。

於是,此次的封面拍品是隋建國《衣紋研究系列》。這組14件作品包含了2套藝術家「衣紋研究」系列的創作,1套為銅雕,1套為原始的石膏雕塑。創作於1998年的《衣紋研究系列》是隋建國的代表作品,藝術家挪用西方藝術經典的雕塑形象,套上象徵中國政治文化的中山裝,造成形式與反形式之間的衝突,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中,有其重要地位。張丁元說:「中國在過去美院訓練中,一直在探討寫實藝術的真實性,但這可能只是一個表象的真實,因為寫實幾乎就等於是藝術家的所見所得,但是要如何超越,透過一個藝術的手法,凌駕寫實所描述的內容,而產生想像空間,這個部分是在寫實的領域中比較細膩的地方。《衣紋研究系列》是兩面的,把傳統美院訓練中的古典雕塑,套上中山裝,直接命中當代藝術家在那個時代心中的挑戰:到底西方是什麼?中國是什麼?真實是什麼?形式是什麼?非物質是什麼?物質是什麼?《衣紋研究系列》像是潘朵拉的盒子,讓所有問題都跑出來了,開啟了人們關於藝術的哲學性思考。」
透過張丁元的詮釋,隋建國《衣紋研究系列》與美國當代藝術家昆斯(Jeff Koons)的「慶典」(Celebration)系列產生有趣的比對。此次夜拍中的其他拍品也經由形式與內涵的爬梳,而和中國傳統或歐美藝術體系形成對話。例如曾梵志畫中的實驗性線條與傳統中國書法、劉野的《天使之家》與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岩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葉永青《焦慮的困惑》與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等,張丁元都有精采的詮釋。而這也是他多年來所提倡的,貫穿中西藝術的理念,藉由梳理亞洲當代藝術文化內涵,並與歐美藝術置於同一平台上對話,建構並突顯亞洲藝術獨特而迷人的價值體系。
【《典藏投資》2013年9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企業語言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