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太乃】
每年〈CANS藝術新聞〉都會與〈拍賣年鑑〉資料庫合作共同策劃文物單項或個別藝術家歷年拍賣排行榜專輯。歷時一年製作的【宋瓷】專輯在7月號推出後,各界反應熱烈目前雜誌已臻售罄,讀者們都認為這是歷年對宋瓷拍賣市場最重要一次的梳理。本月再接再歷以「林風眠」個別藝術家為選題,重新整理自2009年5月以後(2009/5月號本刊已分別在〈CANS藝術新聞〉、〈當代藝術新聞〉整理出版過林風眠拍賣市場作品),再次就這位廿世紀中國近代美術最重要藝術家拍賣畫作重新做一次梳理。
今次林風眠專輯,主要的突破是在1950-76年間林風眠身處國家政治動盪下,受政治環境所做的調整,政治背景是1949年後的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和1966-76年的十年文革動亂,這段時期對所有中國人都是充滿巨變的挑戰,尤其對曾經留學法國、充滿自由派性格的林風眠,文革期間被勞改囚禁,是一生都是難以摸滅的痛苦記憶。根據〈拍賣年鑑〉提供的林風眠拍賣畫作資料顯示,拍賣市場流通的畫作多是仕女、荷塘、花卉、楓林、蘆雁題材晚期的作品,關於1950-76年這段時期作品出現在拍賣會上的並不多。這類作品在拍賣會偶爾出現,主要來自於1950-76年間曾經在中國駐華的西方使節所提供,駐華期間他們都跟林風眠熟識,甚至能用法語交談。林風眠第一任妻子,也是法國人,他的子女也有這時期的作品,這幾年他們透過拍賣已陸續釋出,這便是拍賣市場能夠見到林風眠在1950-76年畫作來源。
製作林風眠專輯前,在一位對林風眠畫作有系統研究的收藏家那裡,看了一批這個時期的作品,當時便被眼前充滿藝術性的京劇人物所吸引,一齣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戲劇,如白蛇傳、孫悟空大鬧天宮、寶蓮燈、火燒赤壁都被林風眠一一拿來入畫,但用的卻是西方剛剛興起的立體派理論,運用不同的光譜切割畫面,畫面充滿動感與不安。西方理論家曾經認為,歐洲立體派的產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因為戰爭的侵略讓國與國的邊界變得模糊,機動車輛和人員的移動,讓歐洲地表充滿著躁動與不安,因此有了立體派的出現。林風眠留學巴黎,正處立體派萌芽期,感受到歐陸大地都在動的林風眠,回到中國後更能體會到中國的動盪,因此立體派便成為他解構這個時代創作的語言。
30、40年代,甚至1950-76年文革時期,林風眠以立體派理論創作京劇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同一個到處都是破舊平房的舊城市,遠遠卻有一棟類似上海金茂大樓高聳奇怪的超高大樓矗立,這棟金屬結構的大樓的存在,遠超過當年中國人的想像、甚至不像是當時人類的建築,這就是那天看到林風眠立體派畫作的感受。試想如此異類的畫作,在當時民風純樸、民智未開的中國,是如何難以被理解和接受;可見林風眠藝術之路走的有多孤獨。
今次專輯,在深究林風眠京劇人物後,更讓人對林風眠藝術成就感到佩服,在那遙遠時代、民智未開的中國,他仿佛是從西方取經回到中國的智者,帶回充滿創意藝術果實熱情的想要分享給國人,但這位懷抱著理想的智者卻被中國無情的差辱,差辱到最後放棄了一切,離開了中國;不過,當偉大藝術家離開人世時,便是他作品展開新生命的開始。如今林風眠對藝術的堅持逐漸被世人認識,尤其在那個艱辛的年代,還能保持對藝術如此崇高的信仰,喜歡藝術、且同樣懷抱著藝術信仰的讀者,當閱讀林風眠為中國藝術所做的一切,相信會和我一樣,為他努力過的夢想---深深動容。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3年8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