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太乃】
時序進入夏至,天氣已然酷暑難耐。隨著氣溫的上升,原本擔心疫情擴大的禽流感也逐漸消聲匿跡隨高溫而去,讓即進行的香港、北京春季拍賣開啟了綠燈,人們不用再擔心疫情而害怕旅行。
五月下旬的香港異常熱鬧,除了有佳士得、邦瀚斯、大唐、蘇富比、保利等幾家拍賣公司相繼舉行拍賣外,由香港骨董商仿效紐約、倫敦藝術週,彼此串聯而成的【香港藝術週】,還有舉辦多年頗受好評的【香港古玩展】都陸續登場。如果加上5月23日登場的Art Basel 香港當代藝術博覽會,五月下旬香港將展現出世界最具規模的藝術市集,且名符其實的成為國際第一大藝術交易中心。除了香港,本刊同時關注北京六月上旬的相關拍賣活動,北京保利、翰海、匡時、東正、亨申、遠方、中漢、長風、中拍等拍賣公司將舉辦春季拍賣活動,因此許多藝術候鳥們將循著雁行模式,從香港轉往北京、上海,繼續春季拍賣的候鳥旅程。
將致力亞洲茶文化整合 並期許再創中國茶藝另一高峰
tea茶雜誌。
(CANS藝術新聞╱提供)
籌劃二年多的【tea茶雜誌】終於在5月20日創刊發行,這本標榜結合茶藝、骨董、當代與建築藝術和生活品味的雜誌發行不到三天,便獲得各界讚賞並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將開啟中國茶道的復興,並帶動全世界對東方茶文化的重視。
關於茶道,或是飲茶藝術,亞洲的日韓和東南亞諸國皆受中國影響,但傳承自唐宋的日本茶道,早在千利休(1522-1591)時便創建出日本自主的茶道體系,且延續至今不墜不移,成為現今深究日本或是唐宋茶文化眼見為憑的遺址。延續千年的日本茶道,主分「沫茶道」和「煎茶道」,前者傳於唐宋、後者則歸根於明清。以茶而論,一是搗碎的沫茶、二是可見完整茶葉形狀的散茶;明代散茶的流行,促使日本從「沫茶道」,另闢「煎茶道」一途,成為至今日本茶文化雙軌風貌。
日本「煎茶道」發展與洪武二十四年(1931)明太祖朱元璋頒發詔令:「罷造龍團,惟採茶芽以進」有關。當明代改團茶為散茶,從此只採茶芽蒸青的散茶,帶動了「淪泡法」的發明;便於攜帶的散茶,有隨時沖泡的方便性,再加上明代文人的藝術創造和商人跟隨文化人附庸風雅,讓茶飲更充滿文化性與藝術性,進而帶動個性化十足的茶具、茶畫、茶詩和茶寮陳設建構,開創出中國茶史自唐宋以來的另一高峰。
如果唐宋、明清分別代表中國茶文化的盛世,廿一世紀的當代中國茶文化風貌為何,中國茶文化與亞洲各國與世界互動,都將牽動著中國茶文化未來的發展,甚至迎來另一個盛世的可能。總之【tea茶雜誌】創刊,將期許中國茶文化當代盛世的來臨,並願意作為一個中國、亞洲、世界茶文化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彼此溝通、建構、交流,以茶會友的促使「一個亞洲One Asia」的誕生。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3年6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日文檢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