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世界宗教博物館「李豐楙教授暨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

【文/曾裕洲】
道教信仰在台灣地區的普及與盛行,從每年一度的媽祖遶境可見一斑,華人世界所推崇的「禮神明、敬祖宗」傳統亦深受道教教義所影響,但道教文化常蒙上一層神祕面紗,一般人雖常聽到「建醮」、「超度」等詞彙,卻不甚明白其具體內涵。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道法海涵-李豐楙教授暨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將讓觀眾體驗獨特的道教藝術美感,並深入淺出地探尋道教的發展脈絡以及信仰與儀式的核心精神。

展品提供者學者李豐楙(中),左亦為鑽研宗教美術的學者林保堯。圖/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展品提供者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李豐楙為一位上過刀梯、取得道士資格的教授,他長期致力台灣道教研究的推動,對道教文物的蒐藏更不遺餘力。李豐楙表示,在中國的宗教藝術中,道教文物的收藏與研究都較冷門,世界各地博物館的收藏與展示所重者亦皆偏於明、清以前,但是從事田野調查與當代道教研究者卻常見壇靖法物粲然可觀。多年來他由於教、研所需,乃走訪各地多方搜求,當時適逢中國文革結束,宗教、民俗器物流出者眾,諸如神像、法器、經壇、抄本等,頗為多樣,教學、研究即據以推想其演法實態。今年適值李豐楙退休在即,策展人鄭燦山等協同諸生,倡議就師門所藏及研究心得作公開展示,期能為道教的教、研闢一新領域,開創出以東方宗教為主的宗教學理論。

開幕當天世界宗教博物館舉行道教祈福活動,中國嗣漢張天師府道教會張意將天師現場篆符分送來賓。


鄭燦山表示,展品全數為民間道長、法師於科儀、建醮等現場使用,不僅是神聖的儀式用物,也是極具庶民色彩的宗教生活用品,相信此次展出將對道教的歷史及藝術研究層面,提供一些新的方向與啟發。由於此展難得,開幕當天除政界、藝文界貴賓雲集,更有北中南各大道觀的道長、主持共襄盛舉,宗博館並破天荒在開展時舉行道教祈福活動,由宜蘭廣遠壇主持莊玉麟執行道教祈福儀式,中國嗣漢張天師府道教會張意將天師現場篆符(畫鎮宅符),分送福運給現場近300位來賓。
此展以視覺藝術表現為主軸,涵蓋道經抄本、符籙文書、神像畫、法器衣冠、法物、道教民俗文物六大類,讓觀眾在欣賞這些道教精品之餘,也能真正體驗展名「道法海涵」的緣起。館方並安排了第65代天師張意將講述「天師道的符文化」,台北府城隍廟道長李游坤說明「東方術士之謎:道教的法術、咒語與神器」、6月9日並有政治大學教授謝世維講述「圖像、抄本與儀式:道教神像的世界」。是展展期至6月30日。
【《典藏古美術》2013年6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