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中國當代的面貌

【撰文/劉太乃】
華人音樂界天王周杰倫,為宣傳新專輯,最近在兩岸三地分別舉辦多場演唱會。有位朋友在天津聽了演唱會,並在微信說:jay周杰倫是他們80這代共同的成長記憶。演唱會裡jay周問到看過電影【頭文字D】和聽過【jay】這張專輯的朋友請舉手,前者是他8年前自導自演的電影;後者是13年前所出的第一張唱片。前來聽演唱會粉絲很多都當了爸爸媽媽,對周杰倫音樂停留在剛剛進到大學那段青春年少,周的每首歌對他們都是鏗鏘有聲的致青春。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可以貫穿整個一代人的記憶。
台北小巨蛋的演唱會,同是樂迷的我也去看了。台灣的演唱會較不侷限於80後,相反的有更多90後年輕粉絲的參與,現場依舊坐無虛席熱鬧滾滾,但讓人最沉醉的還是他拿起吉他,一曲曲唱著〈一路向北〉、〈安靜〉、〈星晴〉、〈不能說的祕密〉、〈我不配〉等耳熟能詳的歌,粉絲們跟著周杰倫一起大聲唱著,不需要任何提詞,好像一家人似的享受著這個時代共同的音樂溫情。台北演唱會討論最多的是與鄧麗君的合唱,這個運用3D電腦動畫,讓鄧麗君影像重現現場並與周合唱的安排,讓現場樂迷是一片驚訝!之後有更多媒體討論一周一鄧的時空對唱怎麼弄的?甚至鄧麗君還唱了周的新歌〈紅塵客棧〉!對周而言,這個運用高科技的安排,除了讓他一償與媽媽級偶像鄧麗君的對唱夙願,更多的是讓人又懷念起三十年前那位最受歡迎華人社會的巨星。
鄧麗君、周杰倫的音樂,的確述說著華人不同時代共同的生活記憶。一如日軍侵華期間,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前輩藝術家,針對抗戰民情創作了一些能代表那個時代民情的美術作品,這就是視覺藝術的當代性。要觀看廿世紀初前輩藝術家的時代面貌,北京的中國美術館一直有常設的館藏展,館藏展不乏此時期的作品,這些述說著中國近百年文化變遷、民族生存的畫作,真的能觸動國人的愛國情操並感受到民族磨難。但當代藝術呢?什麼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面貌。
談到中國當代藝術的面貌,不得不讚賞8月中旬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由副館長李旭策劃的【時代肖像--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大展,這個展覽正反應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時代面貌。此展共展出117位、212件作品,幾乎大家所熟知的當 代藝術家作品都出現了,而且不乏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例如羅中立的〈父親〉、程叢林的〈夏夜—恢復高考的日子〉都出現在這次展覽,當然也有不少近十年出現在畫廊、拍賣會知名的作品,如劉小東〈戰地寫生—新十八羅漢像〉、張曉剛一系列人像作品、蔡國強自畫像,透過大堆頭作品的呈現,三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面貌正一幕幕映入眼前。尤其是肖全拍攝的〈我們這一代〉40件一系列攝影作品,裡頭有陳丹青、徐冰、方力鈞、劉小東、張曉剛等大家熟悉的知名藝術家年少輕狂的照片,這些藝術家當年留下的青澀模樣,不就是中國當代藝術一步步走來的來時路。
看過這個展覽,相信人們對中國的當代藝術會有清晰的印象,中國當代藝術不是沒有面貌,只是缺乏梳理罷了。李旭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說,1990年時,中國當代藝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中國當代藝術是「中國製造」;到了2000年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自信的提昇,中國當代藝術的自主權才回到中國藝術家手中,有了「中國創造」。但不管是「中國製造」或是「中國創造」,透過這次展出我們的確清晰面對著中國當代藝術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改變。其實,中國當代藝術一直受到政治、經濟環境的牽引,尤其是文革時期的向毛主席學習的紅色經典、80年代傷痕文學作品、85新潮和藝術市場發達後受市場牽絆,這些都是中國當代藝術確確實實的生長環境,在這次展出我們的確能感受到中國當代藝術成長的脈動,尤其面對羅中立的〈父親〉、程叢林的〈恢復高考的日子〉,猶如聽到鄧麗君的歌聲,讓人們回到了過去的思念。
西方藝術史學者在評論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與西方最大的不同,便在於美術館功能的出現,沒有美術館展覽和策展人對當代藝術的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只能流於市場的炒作,無法真正透視出當代藝術的價值。據了解,這個展覽是上美搬遷至新址且更名為當代藝術博物館後,第一個由館方獨立策劃的大型展出,而李旭所策劃的這個展覽,是在市場崩盤、對中國當代藝術失去信心之時踏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一步便是西方藝術史學者所指的美術館責任。透過這個展覽除能在模糊的當代藝術大海找尋到一幕幕清晰的歷史軌跡外,更多的還是對中國內地美術館學術展覽的期待,一如對周杰倫演唱會出現鄧麗君身影的喜悅!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3年10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全民英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