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我們的幸福時光》

【撰文/董凱勝;攝影/楊侑蓁】




「然後我們在門口押了身分證,走進鐵門。過了一道鐵門,身後隨即傳來關門聲。鐵和鐵相互碰擊的聲音迴響在冰冷昏暗且空蕩蕩的走道上,瞬間令我有一股奇妙的感覺。後來有很久一段時間我都感覺到,那個地方的溫度總是比外面還低大約三度左右。」
此般場景氛圍再熟悉不過。忝為法治教育講師,那年每隔二個月就要到監獄一趟;因此容我以親身經歷擔保,孔枝泳這本《我們的幸福時光》確實下過一番考察功夫。從〈作者序〉與〈前言〉裡得知,盛名之下七年未有新作的她,不但到看守所望彌撒,拜訪檢察官、監獄官、死囚、神父、律師、修女和醫師,還大量閱讀充斥暴力與死亡的紀錄文件,終而寫出這本至今自己最喜愛的作品。
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小說以雙線敘事穿織而成,其一是死刑犯鄭允秀記錄在「藍色筆記本」內的悲慘童年、犯案實錄與臨終遺言,其二則是女教授文維貞以第一人稱口吻,講述她與鄭允秀相遇前後的生命故事與心路歷程。
允秀有個暴虐成性的酒鬼父親,寧願花錢買醉,也不給小孩買藥;高燒不退的弟弟遲未就醫,不但自此失明,還被強灌農藥,差點陪著共赴黃泉。受不了家暴的母親早已出走,父親仰藥自殺後,兄弟倆只好進了孤兒院;但噩夢並未結束,以暴制暴的戲碼在那裡天天上演。逃離孤兒院後,兄弟倆流落街頭;為了偷一箱速食麵,被送進收容所,又是一段不堪聞問的日子。六個月後,他們再度回到街頭,飢寒交迫的弟弟竟活活凍死。後來,為籌措鉅額手術費搶救未婚妻,他與另名共犯鋌而走險,陰錯陽差奪去三條性命,結果又被誣陷,背負莫須有的姦殺罪名。
維貞出生中上階層,父親經商,母親是鋼琴家;舅舅、哥哥、嫂嫂們不是醫生、檢察官,就是教授、演員,她自己也在家族經營的大學擔任美術教授。然而,華麗一族的內裡雖說不上千瘡百孔,實亦不如外表美好。自小衣食無虞的維貞,非常自我中心,生活過得虛無犬儒;對於她那庸俗做作、愛慕虛榮的母親,尤其尖酸刻薄。維貞可以跟不愛的男人同居,卻無法與真正相愛的人正常交往;一切皆因當年遭堂哥性侵,母親非但未主持公道,反斥責她賣弄風騷。有母若此,怪不得她三度自殺未遂,卻不掉一滴眼淚,直到遇見允秀。
可以不信神,別放棄當人
雖然出版者在書腰的文案寫著:「來日不多的死刑犯和三度自殺未果的女教授,他們何以一個求生不能、一個求死不得?」然而細讀本書,實情恰恰相反;維貞儘管厭世,卻死意不堅,原本一心求死的,反倒是允秀。而將此二人生命串接在一起的,則是維貞的姑姑莫妮卡修女;多虧她那寬懷悲憫的大愛,以及無與倫比的同理心,讓兩個憤世嫉俗的靈魂在苦難中照見彼此,終而得以相互拯救,珍惜生之美好。
允秀一如維貞,原本都不信神。雖然此前已寫過好幾封信,但當莫妮卡修女偕同維貞初至監獄探望時,仍立刻吃了閉門羹。允秀要求修女別再寫信,也不要再來探監,當他拒收做為聖誕禮物的衛生衣時,莫妮卡修女是這麼說的:「我送你聖誕節禮物,不是想讓你感覺虧欠我,也不是要你信天主教,和宗教沒有關係……信什麼教都可以,不信也可以。活在世間的每一天,只要活得像人……這才重要。」
如同愚蠢、貪婪、殘酷、無情都屬於人類,對於美善的認知、寬恕的渴慕、愛的能力、悔過遷善的覺醒,這些人間最美好的事物,也都為真實世界的人類所共有。信徒固然可從各種宗教尋求心靈的慰藉,但自我提升與救贖本是一種意願;既不需乞靈於神祉,也不必牽扯超自然力量。所謂活得像人,無非給予空間,讓這些高貴情操與美好價值得以彰顯。
....(全文未完)
【完整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13年5月號;訂閱:人籟論辨月刊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企業語言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