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劉太乃/100期

【文/劉太乃】
回顧過往,每月一期按時出版的月刊本來就是一個執著不能停歇的事業,尤其創刊初期華人當代藝術市場還處初級建構發展階段,藝術市場是什麼?畫廊是什麼?拍賣是什麼?博覽會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收藏家?都還屬懵懵懂懂的牙牙學語期,關於中國藝術產業的建構還是近十年的事。十年的中國藝術市場,要跟百年西方藝術市場相較,一切都顯得不靠譜、不穩定、不切實際。所有的事,都得摸著石頭過河,走到那算到那!
其實,早在1997年7月1日,《CANS藝術新聞》創刊的第二年(〈當代藝術新聞〉母體),常期居住在巴黎負責藝術新聞海外報導的余小蕙便曾多次提及,能否把骨董與當代藝術分開出版,這個想法雖然個人深表贊同,但礙於中國骨董商還未崛起、當代畫廊家數不多,在廣告特別稀缺的考量下,並不敢冒然做出分版決定,直到2005年5月,中國藝術市場柳暗花明之際,才毅然做出了〈當代藝術新聞〉獨立發行的決定。老實說,早在《CANS藝術新聞》創刊第二年(1998),我與乃銘、小蕙便多次談到〈當代藝術新聞〉獨立出版的想法,直到8年後,這個理想才得到逐步的落實,其間鬱悶難抒的心情困頓,箇中甘苦過程余小蕙最能體會。
余小蕙,1997年7月便參與了《CANS藝術新聞》創刊工作,負責西方骨董、當代藝術新聞報導,之後因接觸到許多旅居海外中國藝術家,採訪興趣便朝當代藝術靠攏,並與陳箴、嚴培明、黃永砅、蔡國強、徐冰等旅居海外中國藝術家相知相識,成為海外中國藝術家大家庭的一員。拿著有骨董和當代藝術交雜不清的雜誌在西方國際打交流道,的確會被許多人質疑她的專業度。就這點,當年小蕙與我幾乎每期出刊都會有所爭吵;她說,實在無法認同骨董與當代藝術混洧不清的雜誌,她只能在純粹當代藝術雜誌裡工作;但當時當代藝術環境並不成熟,且對於以微薄資金創業的我而言,根本沒有能力做到。因此之後的幾年,CANS便失去了小蕙的支持與供稿,直到〈當代藝術新聞〉獨立發刊後,她才又回到CANS的大家庭裡;但此時她趁著休養生息生了個小孩,成為一個盡職的媽媽。小蕙的歸隊,如同她當年所願,讓〈當代藝術新聞〉這本雜誌迅速在國際間發光發熱,成為西方國際矚目的焦點,牡羊座的她,更喜歡挑戰高難度,總能約訪到很難採訪到的對象,每期提供多篇高質量的文章,而今「余小蕙 / 巴黎採訪報導」已是〈當代藝術新聞〉的一大特色。
當然,創業至今相知相惜的人,還包括我的妻子孟娟,但她不幸的於2011年5月18日,因罹患黑色素癌逝世,得年只有46歲。創業之初不管面對何等艱難挑戰她始終陪伴在我身邊,尤其把「當代」獨立出來的總總進退猶豫過程,她最能明白我的想法,而今看到〈當代藝術新聞〉100期,且愈受到業界重視與推崇,相信在天之靈她也能分享到這份成就。
去年,孟娟逝世一週年,位於台北麗水總部【罐子茶書館】雖然還未整建完成,但還是以她逝世週年為名,舉辦收藏紀念展並作為茶書館開幕活動。時間過的真快,又一年了,今年5月18日她逝世之日,我仍舊策劃了紀念展作為茶書館一週年展,且決定每年蒙主榮召之日,作為台北【罐子茶書館】誕生之日,讓孟娟精神與罐子同在。
今年紀念展命名為【跳銀舞彩】,主要將展出一組我們共同的好友周于棟在2011-2012年孟娟逝世後,以她遺物製作而成的裝置作品,作品分三大件裝置而成函括孟娟生前始用的輪椅、點滴筒、注射軟管和許許多多不同型狀的藥瓶,作品背後有阿棟為懷念孟娟或對生命有感而發的題詩。這件作品阿棟取名為【跳銀舞彩】,他說這是創作這件作品當下的觸動,剎那之間,彷彿看到生命的精靈猶如銀光閃爍跳動著。阿棟說:生命遷移流轉,自然無常,生死之間,往往只在一瞬間;悲與喜,端視以何種角度觀之;孟娟遺物,不是生死之物,更多的是創作媒材延伸,當然【跳銀舞彩】在孟娟遺物和離世故事聯想下,綻放出銀光舞動的生命喜悅,而不是悲歡離合的哀傷。
100期、孟娟收藏紀念展、罐子茶書館週年慶、還有tea茶雜誌的創刊,這些都將在本月陸續演藝。雖然往後的一切,孟娟已無法參與,但她的精神將與罐子同在,尤其以她遺物所創作的「跳銀舞彩」作品,一定能引起大家對孟娟的追思。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3年5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