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白立方亞洲總監格瑞翰‧史提爾-在新世代來臨之前 你做了多少?

【文/黃伊涵】
被媒體封為英國白立方的頭號銷售王,現為白立方亞洲總監的格瑞翰,第一句話便幽了自己一默。「香港白立方並不是要來賣掛在牆上的東西,基本上我們的牆上甚麼也沒有!」的確,採訪的同時,香港白立方正展出概念藝術家Cerith Wyn Evans的個展【讓獲恩賜的生命活得精彩】(Grace to be born and live as variously as possible) ,偌大的展間裡只有幾件雕塑,白牆上一幅畫也沒有。
展名靈感來自美國詩人Frank O'Hara 篆刻在其墓碑上的碑文,Wyn Evans在畫廊一樓安裝了四組全新水晶吊燈。集結在一起的吊燈,個別會響應特定的音樂節拍;如:滾石樂隊60年代的名曲《Gimme Shelter》、馬勒第五交響曲..等,隨著樂音響起,水晶吊燈應聲或快或慢地閃爍著微光。置身於在刻意調暗的展覽空間裡,活像參加幽靈派對。
畫廊的二樓,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大型的白色霓虹燈文字,文字寫到:「事物正因為它們的不存在而更為突出⋯」( Things are conspicuous in their absence...)。而就在霓虹燈旁邊的一角,放置了一株高大的熱帶植物盆栽,不仔細看還以為是藝廊常設的佈置,沒想到盆栽裡的綠葉竟緩慢地繞圓旋轉⋯。 這一切都詭異極了!但這也印證了白立方的標新立異的展覽風格確實從英國原汁原味地移植到了香港,彷彿是要向亞洲觀眾們下挑戰書:「你看過更酷的畫廊展覽嗎?」

白立方亞洲總監格瑞翰‧史提爾 (Graham Steele)
(當代藝術新聞/提供)


白立方畫廊在1993年由傑.喬普林(Jay Jopling)創立,英文原名「White Cube」直譯為白色的立方塊,象徵著現代畫廊中的展示畫作的白牆已成為當代藝術的原始模版。第一間白立方開在倫敦西區,當時還只是個小小的展示空間。2000年白立方搬到倫敦東區霍斯頓廣場(Hoxton Square),擴建了2000平方米,方便擺設大型作品。而倫敦東區原為英國新興藝術家的發源地,佔著地利之便,白立方也因此得到了許多人力資源,並從此和新世代英國藝術家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當年代理的YBAs(Young British Artists,英國年輕藝術家),由達米赫斯特領軍之下一個接著一個出道,並在商業上獲得極大的成功。這不僅顛覆了保守英國藝術圈,也改寫了英國當代藝術史。2011年3月開設的香港分廊位於中環精華地段,佔地550平方米,為白立方在英國以外的首間海外藝廊。接下來的海外據點也跌破眾人眼鏡設址在巴西聖保羅,而非紐約、巴黎等主要藝術交易之城。問起為何選擇香港,格瑞翰一派稀鬆平常地表示:「選擇香港是很邏輯的決定。除了地理位置以及稅率自由的問題,重點是我們發現這邊對西方當代藝術有著極大的渴求,而我們非常樂意擔任餵食的角色!」
本著不把冰塊賣給愛斯基摩人(Don't sell ice to the Eskimo)的精神,格瑞翰認為,西方當代藝術作品不應該只留在歐美,反而要把他們送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讓更多人看到。揹負著這個使命,格瑞翰頻繁往來亞洲重要城市,和藏家們保持一定的熱度,也將白立方的聲名傳布到更遠的地方。格瑞翰坦承,雖然在英國說起白立方是無人不曉,但是對亞洲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如同所有正在發展當中的企業,香港還不是很多人認識白立方。但要在一個新的領土建立自己的品牌都需要時間。」格瑞翰強調。
「然而現在對香港白立方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銷售數字,而是在亞洲建構一個藝術社群,增加觀眾與西方當代藝術的對話與交流。反之亦然,我們也積極地將亞洲的藝術家帶到西方去。」格瑞翰開心地表示,2012年年初在倫敦的白立方替劉韡、沒頂公司等中國藝術家舉辦的個展,都受到極大的迴響。「我去台灣、印尼、或是韓國,除了拜訪客戶外,也積極地在找尋藝術家,其實在英國白立方的總監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未來在聖保羅開設的分廊也會引入許多亞洲藝術家展覽,我們的觸角是全球性的。」
目前代理約45個藝術家的白立方,在加入香港與聖保羅兩個據點後,格瑞翰不排除未來代理藝術家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對一個畫廊而言,前瞻性的視野很重要。」格瑞翰強調。「這不是時間點的問題,而是在新世代來臨前你做了多少?」
》新年顧身體!挖樂活好文 就抽300元7-11禮券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3年1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多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