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翻譯所教的是翻譯能力,非語言能力!!!

翻譯 所教翻譯能力,不教語言能力!」
「翻譯所不是 語言訓練所」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所副教授廖柏森和助理教授賴慈芸異口同聲表示,翻譯需要擁有良好的雙語能力,包括外語和本國母語:「這個部分在入學時就會要求,因此台師 大翻譯所學生都有很好的語言能力;老師們的想法是:語言能力必須自己想辦法,研究所只有兩三年,不可能把時間花在這裡。」
一般人常常會混淆語言能力與翻譯能力,尤其外語系往往偏重英語訓練、偏廢中文能力。況且,會寫中文不表示中文夠好,廖柏森指出,很多人的中文大有問題,例 如英語化的中文、把動詞「名詞化」的中文(進行一個XX的動作)等等,英語好過頭的人常有類似問題,「這方面前輩余光中寫過很多文章批評。」
廖柏森進一步表示,翻譯研究所和外語系、應用外語系學生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屬於精英教育,已經有一套語言能力篩選機制;後者則偏向普及教育,入學時少有篩選機制。
 具體從教學方式來看,譯研所接近師徒制、師生互動多、強調實作、具理論基礎;外語系和應用外語系則是大班制,一般25至40人,師生缺乏互動,且以語言訓練為主,「中譯英像教英文寫作、英譯中像教英文閱讀,」賴慈芸補充說明。
 最重要的是,翻譯往往是一種「再創造」,好的翻譯不只是淺表的文字符碼轉換,而必須具有文化意識及社會溝通功能。由是,翻譯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要求,外語好只是基本條件,翻譯所學生要求更深更廣,因此大量且不偏食的閱讀也是必要條件。
(摘自: 英文會話 討論區)




參考文獻:
1廖柏森 大學生翻譯學習型態與其翻譯能力之關係
2李亭穎、廖柏森 台灣大學生對於口譯課程看法之探討
3戴碧珠 台灣各大學英文系及應用英文系筆譯教學現況探討

資料來源:旺報
http://www.jeda.com.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73&News_Class_ID=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