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Artshare.com 創辦人艾瑞 Alexandre Errera 專營亞洲藝術的線上平台

【文/黃伊涵】

Alexandre.com 創辦人艾瑞 Alexandre Errera (當代藝術新聞/提供)


香港是眾所皆知的藝術發展重鎮,許多國際級的知名畫廊已搶先卡位、爭奇鬥艷。達米安赫斯特、村上隆、JR…光是這些曾來到香港辦展的藝壇巨星,早已弄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然而香港的藝術魅力還不只如此,四月15日香港即將誕生全球首個專營亞洲現代及當代藝術的網上展覽和交易平台Artshare.com。這個網站提供世界各地的藏家一個虛擬看展的途徑,只要接上網絡就能觀賞到Artshare團隊精心策畫每月一檔的展覽。
Artshare.com由一班來自亞洲及歐洲的私人投資者共同集資創立。相比其他藝術買賣網站動輒展出數以百件藝術作品的做法,Artshare將會每月為大眾舉行一個由網站常駐及客席專家策展、每次展出十件精選藝術作品的網上展覽。Artshare的團隊成員大都擁有在國際藝術機構工作的背景,除了網站固定的策展人Amy Wood, Artshare團隊廣邀多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專家加入亞洲藝術顧問委員會,樹立學術權威,其中包括知名策展人兼香港漢雅軒畫廊創辦人張頌仁、 K11創辦人鄭志剛、知名藝術顧問Philip Dodd、Pearl Lam Galleries創辦人林明珠、以及知名藏家DSL Collection創辦者Dominique & Sylvain Levy。Artshare希望透過每一次的展覽與大眾分享全世界最頂尖美術人才的專業知識。
Artshare.com創辦人艾瑞(Alexandre Errera)是個法國企業家。在倫敦經濟學院(LSE)求學期間,艾瑞主修國際關係,研究的是政治方面的專業。畢業後便進入金融界知名銀行摩根士丹利倫敦分行服務。憑藉著敏銳的市場觸角、與開發新事業的勇氣 艾瑞不久後便離開銀行業自行創業。在摩根士丹利的三年工作經驗為艾瑞在創業上建立了穩固的基礎。而早年對藝術的熱忱也在開發Artshare.com後展現。「我常花很多的時間在逛美術館上,偶爾會遇上幾位藏家熱情地與我分享他們的收藏,例如Sylvain and Dominique Levy,直到現在他們在我的工作中仍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012年,艾瑞發現了全球脈動的中心全指向亞洲,對亞洲的興趣更日益濃厚。「如果時光倒流個幾年,回到巴黎或紐約看一看,你會發現這些城市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亞洲不一樣;亞洲城市總是無時無刻不斷地變換她的面貌,這樣的活力是讓人非常振奮的。」亞洲的魅惑驅使他毅然移居香港,同時創立Artshare.com,專營亞洲藝術的網站。「我認為現在正是能將網絡結合藝術買賣的一個絕佳時機,即便藝術與網路的結合目前還是在很初期的階段。」艾瑞分析「 目前線上我們能看到的藝術銷售網站 不外乎是行銷模式的複製,像是把藝術品放到亞馬遜、淘寶、或E-bay上來賣,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因為藝術就本質而論並不是一件商品。」 Artshare結合了嶄新的科技吸引觀眾上網站看展,利用3D技術線上模擬室內情境,讓觀眾彷彿置身畫廊欣賞作品、而特殊放大效果能讓觀眾清晰地看到作品的筆觸與質感。透過虛擬佈展,策展人更能掌控放置藝術作品的方式與被觀看的位置。如果觀賞者對眼前的作品有任何的疑問,只要一通電話或是一封電郵,馬上就會有專人服務解說,也可進一步安排實際觀賞原作,親身體驗作品帶來的感動。「關鍵在於是否夠藉由網路的力量提供一個極為私人、親密的觀賞經驗。像Artshare這樣的嘗試還沒有人真正做過。」花了一年時間蒐集亞洲市場的資料,積極與多位頂尖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評論人、畫廊主人逐一會面,艾瑞在這個基礎上確立了Artshare的商業定位,同時獲得藝術和商業界重要人物支持,並開始聯絡投資者、工作團隊、合作夥伴、收藏家等。
亞洲現已成為全球藝術市場的重心,Artshare適逢其時成立,日後將會在立足香港的同時致力發展亞洲各個市場。「我認為亞洲在未來是匯集所有藝術焦點的應許之地。在一一與過許多的藏家、藝術家、畫廊主、和策展人拜訪懇談後,ARTSHARE的想法越來越清晰。」艾瑞強調。「我最終的目標便是要建立一個藏家在購買亞洲作品的參考據點,並帶來更多的新藏家關注亞洲藝術。其二,便是要提供藏家最獨特的藝術作品,我們徵集作品的管道不只是透過畫廊、還包括了藝術家與私人藏家,這些作品是只能透過Artshare.com才能看到。」眾所矚目的Artshare.com首檔展覽究竟會為大家祭出哪幾位藝術家來擔任開路先鋒的角色? 艾瑞在此賣了個關子。「Artshare的出現不代表能夠完全取代傳統觀展的體驗,但Artshare上的交易絕對是乾淨、透明而且簡易使用的。」艾瑞說「我們的事業雖然才剛起步,但我已經迫不及待看到大家的反應了!」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3年4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