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逸旻 Christie Wang】
蘇富比 270萬美元的「貝蒙障礙」
培根轉折代表作拔頭籌
蘇富比於倫敦時間6月23日晚間舉辦「當代藝術」夜拍,首先上場的Glenn Ligon是一位年輕的美國黑人藝術家,其大膽的裝置藝術《無題(黑鬼與陽光)》(Untitled (Negro Shine))利用簡單的霓虹燈光,明白直接地挑戰種族議題,也拍出超過30萬美元的好成績。在接續拍出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格羅特雅恩(Mark Grotjahn)、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後,出現整場拍賣第一件重量級拍品。編號11、培根(Francis Bacon)創作於1949年的變形肖像畫系列《頭像三號》(Head III),是培根人生中售出的第一件作品,深具收藏價值。相較於這系列中的其他畫作,《頭像三號》是較具象的形體再現,雖沒有聲嘶力竭的狂暴或扭曲的詭譎,培根畫作一貫的陰鬱的氣息仍能拉抬現場買氣,在六位買家間激烈的競爭過後,最終以全場第二高的1623萬美元成交。
培根《伊莎貝爾的三幅習作》價值1753萬美元,是蘇富比夜拍的最高價拍品。
培根的另一件三連幅《伊莎貝爾的三幅習作》(Three Studies of Isabel Rawsthorne)是第25件上拍的品項,描繪的對象是培根在1960年代的情人與繆思Isabel Rawsthorne。同時也代表培根創作風格的一個轉捩點。捨棄維拉斯奎茲(Diego Velazquez)的《教宗》(Pope)、Eadweard Muybridge的《行進中的人》(Human Figures in Motion)、愛因斯坦以及梵谷等深具象徵意義的人物題材,培根轉而探索自身周遭的人事物,期望能更精準描繪形體的能量與活力。畫家與畫中人的情感連結使畫面多了分柔和,是培根的創作中少見的元素。這件充滿藝術家私人感情的作品也以1753萬美元成交,不意外地奪得當晚的第一高價。
蘇富比當代夜場雖只有稍高於6成的成交率,卻創下幾項驚人的拍賣紀錄。以善用黑色聞名於世的知名法國藝術大師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用強勁的黑與藍帶出《畫家,1959年11月21日》(Peinture, 21 Novembre 1959)中的色彩韻味。674萬美元的成交價不僅刷新蘇拉吉的個人紀錄,也是現今在世的法國藝術家上拍作品中的最高價。德國攝影師Thomas Struth的《羅馬萬神殿》(Pantheon, Rome)以127萬美元售出,與同一作品在2000年的成交價相比,價值在13年間已翻漲5倍,成長空間驚人。第50號拍品、安德森的《海景》(Beach Scene)以超出高估價足足兩倍的47萬美元成交,表現令人驚豔。
古斯基「股票交易中心」系列聚首
此場夜拍的重頭戲還包括德國名攝影師古斯基(Andreas Gursky)的一系列「股市交易中心」,分別為編號26至30的《芝加哥金融交易中心-三》(Chicago Board of Trade III)、《東京股市交易中心》(Tokyo Stock Exchange)、《芝加哥金融交易中心》(Chicago Board of Trade)、《科威特股市交易中心-二》(Kuwait Stock Exchange II)以及《香港股市交易中心》(Hong Kong Stock Exchange)等五件攝影作品。
「股市交易中心」系列作開始於1990年代,沒有什麼比一幅金融中心的照片來的更寫實、更適合作為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古斯基的攝影作品之所以傑出,除了具有強烈批判性的主題,重現人類集體象徵與意識的表現手法,也替這個極為當代的媒材增添些許古典歷史畫的元素。這一系列的5件作品齊聚一堂,不僅創下古斯基作品在公開場合中的最大集合,首次出現在拍場總成交額已衝上850萬美元,是低估價的2倍之多。其中價格最高的《芝加哥金融交易中心-三》在激烈的8次競標後,以超越預估價3倍的335萬美元售出,也是「股市交易中心」系列拍賣紀錄上最昂貴的一件。
整場拍賣的68件拍品中,共售出43件,成交總額卻攀上1.16億美元,每件拍品的平均成交價高達270萬美元,替倫敦的當代藝術拍場設下一個新的里程碑。能夠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蘇富比當代藝術部門負責人Alex Branczik認為,高品質的拍品與多元的藝術類型是致勝的關鍵。從深具歷史價值的培根三聯幅與沃荷(Andy Warhol)的網版印刷、歐洲抽象藝術的指標性人物封塔納(Lucio Fontana)與蘇拉吉、以哈克尼與萊利(Bridget Riley)為代表的英國藝術、Glenn Ligon與安德森等新生代藝術家到古斯基與Thomas Struth的攝影作品,此場夜拍呈現的是好質感的當代藝術以及其龐大的語彙與包容性。這一夜,蘇富比創下了270萬美元的單件平均成交金額,猶如半個世紀前的墨西哥奧運會,美國跳遠選手貝蒙(Robert Beamon)那超越人體極限的「世紀之跳」,所謂的「貝蒙障礙」,不外乎是替其他競爭者與後繼之人立下難以超越的標竿。
BOX:東方面孔參與倫敦戰場
6月底的當代藝術拍賣周結束後,佳士得、蘇富比以及菲利浦斯拍賣(Phillip's,前身為倫敦Phillips de Pury & Company)三家拍賣行聯手締造超過3億美元的成交總額,雖然略低於前兩年的拍賣結果,卻有愈來愈全球化的趨勢。蘇富比指出,註冊參與「當代藝術」夜拍競標的潛力買家分別來自全世界38個不同國家;佳士得也對外表示,其「戰後與當代藝術」日夜拍合計賣出的281件拍品中,三分之一由來自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買家購得。
除了參與競標的買方,當代藝術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上拍藝術家們本身的國籍也愈來愈多元。雖然當代藝術無國界是眾所皆知,但長久以來,能登上國際當代藝術夜拍的藝術家多來自美國與西歐,成交價格較高的也非他們莫屬,這個狀況卻在近幾年來有明顯的轉變。
趙無極的《向奇紀達致敬》(Hommage a Chillida)是佳士得的東方面孔。
夜拍方面,這次佳士得有趙無極的《向奇紀達致敬》(Hommage a Chillida),蘇富比有張曉剛與村上隆上拍,是少數能加入國際當代藝術夜拍拍場的亞洲藝術家。蘇富比還推出伊拉克籍藝術家Ahmed Alsoudani的《無題》(Untitled),預估價約在18萬至28萬美元間,雖然作品最終沒能成交,卻不失為一個大膽的嘗試。另一方面,佳士得也出現一位中東藝術家的身影,伊朗藝術家Ali Banisadr的《以__之名》(In the Name of)以33.7萬美元成交。日拍方面,佳士得有幾位相當特殊的藝術家,擁有東歐背景的Victor Vasarely與Adrian Ghenie,作品標價雖不高卻也都成功售出。蘇富比拍場的埃及藝術家Ghada Amer更創下個人拍賣紀錄的新高,他的《金色畫作二號》(Golden Painting 2)以超越高估價2倍的22.8萬美元成交,展現出絕佳的市場潛力。
多元的收藏客群與藝術家陣容不僅使當代藝術更加多采多姿,也讓其未來發展充滿無限可能。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品能改變我們看世界的角度,而新藏家們對這個板塊亦充滿熱情,雖偏好大不同,卻各有對藝術品價值的評判與定位,此舉勢必增加當代藝術在全球市場的流通價值。全球化下的當代藝術,是否真的愈來愈能乘載大時代的意義與重量,我們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全球化後,當代藝術的重量(上)
【《典藏投資》2013年8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