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以保存出發的區域再生策略—韓東洙談首爾北村韓屋的發展脈絡與矛盾(下)

【整理/張玉音】

從空間風景保存,到居民型態的孕生

與會建築學者孫全文認為,首爾地價普遍高於台北,在這樣精華地帶的「保存」意識,以政府角度來說並不容易,尤其北村是由市政府都市設計科和住宅管理局來規畫首爾韓屋的保存政策,這和台灣對於遺產都列為文化單位管理的思惟是具差異層次的。建築學者龔書章也於論壇中表示,以地區再生概念來說,他認為北村案例是成功的,區域在空間風景保存後,建構許多細緻的法規與機制,尤其是努力將階層意識和居住型態建立起來。居民型態的保存更是地區風貌軟性的靈魂,北村除原居民外,市政府也策略的針對傳統工藝匠人、藝文保存團體等單位,給予其申請入駐韓屋的低價房租獎勵。而研究室曾經入駐韓屋的韓東洙更寫實的描述居住的現實,他贊同韓屋保存的立意,然而傳統韓屋住宅的尺度,對現代人使用起來並不方便,現存韓屋大部分都是規模較小的,除位於狹窄的胡同內,以院子為中心由正房和廂房圍繞而成「ㄈ」字型或「口」字型結構,地寬非能徹底運用,使許多現代化設備如暖氣、冰箱等生活電器皆很難在狹小的空間中安裝,限制高度、地寬的美意與法規,無法貼合現代生活基本的需要,這也是在保存法規背後難以跨越的限制。



















北村韓屋清圓山房庭院。(圖/首爾市官方旅遊資訊網站)

Tweed, C. & Sutherland, M在《建置文化遺產與持續的都市發展》(Built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將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分為兩種詮釋,其一為被指定的文化遺產(heritage by designation),是經國族、專家嚴審為具承載、傳承、體現傳統文化價值的象徵空間;其二為「經挪用而成立的文化遺產」(heritage by appropriation),這是指某些空間透過坊眾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沉澱累積成屬於在地的空間紋理。北村的重要性交融著上述兩種模式,既包羅傳統文化藝術空間及活動,也同時卻秉富著該地住民之文化,然而此豐富的面向也使北村被視為首爾重要的觀光與文化價值之一。

當懷舊成為生活品味,矛盾的展開

然而韓東洙也帶出北村保存後衍生更多複雜的問題,首先是房地產價格的急遽攀升、二是以飯店為首的商業設施增加、三是缺乏對韓屋保存的普遍解決方法、四是過度的流動人口流入與交通問題等。北村的成功也造就當地觀光的氾濫,文化地景逐漸成為消費性地景,許多建構的文化紋理也逐漸被消除,當「懷舊成為生活品味」,韓屋生活被中產階級認同為品味的象徵後,加速了該區域「仕紳化」(Gentrification)的進程,由於北村脫離現有的現代化時間與脈絡,韓屋逐漸成為可供消費的符號,從復古的建築元素,到與抽象的記憶、風格掛勾,這些加乘的堆疊強化了北村的不可取代性,與歷史的鑲結造就文化「厚度」的顯影,當這樣的「厚度」成為高階層的品味指向,北村即難以避免成為商品化的象徵。隨著北村越來越多權貴入駐,地價與房價應聲飆高,未來原居民與在地進駐團體的社群所形成的生活氛圍,有可能就此稀釋而瓦解。龔書章也回應北村的矛盾如同台北都更政策的矛盾,當區域的歷史、文化建物被保留,但是居民型態在經過變遷後的輪替,原來的生活氛圍卻如同宿命般被遺忘,他認為亞洲城市現皆面臨當文化建體被保留後,過去的生活型態該如何被保留的困境,生活意識才是體現聚落生命的重點。到底要保留什麼,才能將聚落最好的質地保存下來?北村提供了老建築如何與當代共存的示範,然而仍面臨居民結構逐漸改變稀釋的命運。法規能夠為建築規定詳細的保存法規,而「人」的生活型態又該如何被保存,將成為新的課題。

※延伸閱讀:以保存出發的區域再生策略—韓東洙談首爾北村韓屋的發展脈絡與矛盾(上)

【《典藏今藝術》2012年4月號;訂閱 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多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