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大的左半球分管語言、計算、閱讀、抽象思維等,右半球階管情緒、情感、審美、音樂、形象思維等。傳統的語文訓練,側重語言、閱讀、抽象
思維等左腦的運動,而少有右腦的配合。其實,科學研究認為:右腦的資訊容量是左腦的一百萬倍。如果說先進的電腦將替代左腦的許多職能,那麼,右腦的形象思
維、想像思維的功能則是任何精密儀器都無法取代的。事實上,語文訓練過多地採用“左腦教學”,大大抑制了右腦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訓練的效率,因為
這種片面的發展必然會嚴重地制約大腦的整體功能的發揮。因此,在語文訓練設計中,如能注意著眼大腦的整體功能,既發揮左右半腦各自的功能,又注意發揮左右
半腦協調運動的功能,即開展以語言、閱讀、抽象思維和音樂、圖像等非言語的形象思維相結合的“全腦”運動,必定會大大提高訓練效率。上海市一師附小蔡駿老
師以訓練課型執教《八隻小貓》的設計,筆者認為便充分體現了這種“全腦”運動的訓練特色,很值得我們思索、借鑒。她的主要教程是這樣安排的:
一、初讀訓練。出示課題後,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凡讀得不好或讀錯的,都一一請同學來訂正,典型的錯誤還讓大家分析原因或查工具書。教師要學生務求讀得準確、流暢、字字響亮。
二、找總領句。初讀訓練之後,教師要學生找出整篇課文的總領句,(第一小節)要學生討論為什麼這就是總領句。於是導讀就順著“我”不喜歡貓,但唯獨喜歡這八隻瓷小貓入手,由疑而讀,讀中答疑。
三、切入重點。為什麼不喜歡貓的“我”卻喜歡八隻瓷小貓?學生認為課文寫了三方面的原因。至此,導讀便順利地進入了課文重點。在導讀過程中,教師又是怎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右腦功能的呢?
1.觀察實物。在讀第二節之後,蔡老師拿出八隻瓷小貓,正是課文作者所描述的實物。這種實物教學對腦力開發有很大幫助,學生對照課文的描述,一睹實物,頓生快意。教師要學生上來邊對照課文,邊說說這八隻瓷小貓的姿態、毛色、頸圈、神情。
2.畫像導讀。畢竟瓷貓太小,只能給學生一個大致印象,而無法細細觀察它們的神態,蔡老師又拿出放大的八隻小貓畫像,貼在黑板上,讓大家琢磨,和課
文文句作一一對照。讓學生看著畫面讀書,學生讀起來便有了生動活潑的情緒。教師還讓學生體會這八個短句的排列有什麼特點,學生在討論中自然地領會到作者是
按近似歸類排列的。如1、2短句主要寫坐;3、4短句集中寫前肢動作;5、6短句寫站;7、8短句則主要寫伏。
3.辨悟節奏。蔡老師覺得這樣還不能讓小學生體會到其中的語言節律,於是叫小朋友打亂這八個短語的順序,仍用“有的”連接,再次朗讀,比較有了什麼不同的感覺,為什麼?
4.遷移應用。學生們經過反復朗讀訓練,便能相當流暢地把這節課文背下來了。只有這種非言語的形象思維相結合的“全腦”運動才能做到。這時,老師又
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收集來的貓的各種畫片,叫小朋友各挑幾幅畫,根據這些畫上貓的神態,用“有的”連結起來說說。
5.編寫故事。在導讀第三節課文後,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印有八隻瓷貓輪廓線的紙,塗色,再剪下,然後讓學生把它們作為一個集體,想怎麼擺就怎麼擺,發揮想像,編個故事寫下來。
(摘自: 英文會話 討論區)
參考文獻:
1林月珠 教育訓練 的嘗試與設計
2劉育均 影響訓練遷移因素之研究:以某國營企業為例
3人際互動中情緒表達壓抑的理解
資料來源:藍海網—心靈潛能
http://www.jeda.com.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78&News_Class_ID=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