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分享全民英檢初試感想

全民英檢 中高級初試準備 :  建議買一本模擬試題本(含五回試題及詳解即可),另外需加強單字量,市面賣的單字7000、新 多益 單字或紙本字典皆可,挑到順眼的就可以,但記得留意是否有標示清楚音標。

聽力要好,就是聽到關鍵單字馬上可以反射出中文,例如一聽到apple就知道是蘋果,為何可以這麼快反射出來,就是因為你會正確的發音和對這個字很熟悉,但千萬記得重點並不是會拚a.p.p.l.e這五個字。

所以說背單字的方式是瀏覽大量單字多次,且每次都是看著音標大聲朗誦,不確定發音就查電子辭典或聽單字書附的光碟,每天輕鬆讀個十頁,每個字唸個三五遍,慢慢累積,多多重複,千萬不要想說把每個字都背起來,不然永遠都停留在第一頁。

另外,考聽力時容易分心或放空,加上試題本不能做記號,可能一下就漏掉好幾題,甚至後面就慌了手腳,所以我考試都是閉著眼睛聽幫助全神貫注,聽到確 定正確答案後就馬上畫卡,若遇到不確定的題目就憑直覺選一個,千萬不要想太久以免影響到後面作答。考初試不必太驚慌,反正最後只分有證書和沒證書而已,想 辦法考八十分就可以,大概對三分之二就可以,算是很容易,充分讀單字且放鬆心情去考就可以了。

 

參考文獻:
1柯采伶 淺探台灣語言國際化所引起的英文檢定效應
2提升學生外語能力之配套措施
3提升外語能力計畫

資料來源:法蘭西的部落格

http://www.jeda.com.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70&News_Class_ID=0






分享台灣外語學校的差異

隨著台灣教育制度的一變再變、一本多綱,許多家長對於台灣的教育已經十分失望,紛紛送小孩出國留學,而美國學校無疑是台灣家長的第一首選,但是讓小孩獨自一人到國外念書,難免會提心吊膽。

想要國內就讀美國學校,又搞不清楚各美國學校間不同。

全台灣24間國際學校,單單是美國學校就有14間,其餘為日僑或韓僑等學校,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美國學校念書,因為這些國際學校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有外國籍身份的學生就讀的。

今天,我們就以台中為據點,為大家介紹位於中台灣的美國學校,有何特色:

1、馬禮遜美國學校
馬 禮遜美國學校(Morrison Academy)是在1952年於台中市創校,原本是提供在台灣傳教士子女,預備升大學的基督教會學校。但近年來吸引了許多台中地區,非傳教士子女前往就 讀,畢業生大多前往北美念大學,學生主要是來自傳教士家庭和到台灣工作的外國人,大部分的老師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目前已成為台中最大的國際學校,受中華民 國法律規定,不具有外國護照是無法申請入學。

2、臺中美國學校
台中美國學校(American School in Taichung,AST),1989年於臺中市創校,原名為「林肯美國學校」,入學條件擁有外籍護照,使用完整的美國教育,使學生更有有國際化與國際觀。

3、台灣復臨國際學校
台 灣復臨國際學校(Taiwan Adventist International School)是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美國學校,是依循著美國教育系統設計的私立學校。學校是附屬美國Griggs大學之國際中學。藉由Griggs體制, 台灣復臨國際學校將有權授予學生美國國高中成績單,該成績單是由美國南方協會教育體制所認可的。

但復臨國際學校與上述兩個美國學校不同的是,提供給未來想要到美國就讀美國學校,但是缺少外國護照與缺乏就讀美國學校英文預備能力的孩子,一個全美的學習環境。也就是說小孩只需要具備國小或國中的畢業證書,及其他的申請資料,就可以入學。

※完成課程的學生將具有美國國高中畢業資格,向美國或英國、歐洲等國家的高中、大學提出就學申請,未完成課程前,若想要轉換到美國國、高中,復臨體系的美國十多所學校學分可全抵,非復臨體系則視成績而定。

(摘自: 全民英檢 分享站)


參考文獻:
1柯采伶 淺探台灣語言國際化所引起的英文檢定效應
2提升學生外語能力之配套措施
3提升外語能力計畫

資料來源:台灣復臨國際學校

http://www.jeda.com.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169&News_Class_ID=0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編輯室報告

【作者/王聰威】
家裡剛養了一隻貓。
貓是太太的朋友在家裡後方防火巷撿到的,四隻被遺棄的不足月小貓一團擠在水溝泥巴裡,一整夜淋著大雨喵喵叫,早上發現時居然沒死掉,於是撿了回家,也都好好地活下來了。太太選了其中一隻,拿照片給我看,問說覺得如何?我說:「我說過了我不想養,而且我過敏得很嚴重,會流鼻水、頭暈和喉嚨痛。」
「我很想養貓卻一直沒養,是因為我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家。現在我和你有自己的家了,總算可以養了,這樣不好嗎? 」太太說。
太太都這麼說了,即使像我這樣的人,也不可能不讓她養。
「那要叫她什麼名字呢? 」太太問。
「就叫小貓吧。」我有點賭氣地回答。
太太看著我,露出奈何不了我的表情。
小貓長得很醜,黑黑灰灰的,也不太笑,三個多月大,正是精力旺盛的時期,除了來家裡的第一天躲在沙發抱枕下面睡覺之外,每天都像是該送回原廠修理的不良汽車一般四處暴衝。不然就是一直黏著我:幫她清理貓砂,她要跟著伸手伸腳撥一撥;早晚刷牙洗臉,她就跳上洗手台玩水龍頭;我煮菜時,她偏偏要抱著我的腳讓我像抹布一樣拖來拖去;一打開電腦想寫點小說,她馬上飛奔來在鍵盤上踱步,銀幕啪啦啪啦跑出亂碼。只要她醒著,我幾乎什麼事也沒法做,有時我實在太生氣了,就捉住她往桌子底下丟。
被我亂丟一通的小貓,默默抬起頭來看著我,轉頭看看坐在長桌另一側的太太,忽然又跳上我大腿,一邊從身體裡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一邊用頭頂我的手,我小心翼翼地摸摸她的脖子,她好像沒什麼意見,捲起尾巴窩著,然後睡著了。
我嚇得動也不敢動,太太看著我,露出奈何不了我的表情。
就這樣,有隻討人厭的小貓的我和太太,要迎接新的一年了,從今以後,我們將過著能簡單劃分為「沒小貓」和「有小貓」兩個不同階段的人生了。
嗯,雖然只是個比喻,不過從今以後,您也可以過著能簡單地劃分為「沒文學雜誌」和「有文學雜誌」兩個不同階段的人生了。(不管有沒有貓)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一月號351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英文會話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歷史的破網

【作者/韓少功】
一堂課開始了。幾位身分不明的人闖進教室,與老師先是口舌相爭,繼而動手動腳,鬧得現場一片混亂,直至校內其他職員趕來恢復秩序。有意思的是,接下來,當老師要求學生們動筆記錄剛才一幕,提供一份目擊證詞,結果卻五花八門。誰說了什麼,誰做了什麼,是誰先罵人,是誰先動手,是誰站在這個位置,是誰捶了桌子或扔了課本――大家對每一個細節都說法有異,難有統一的記憶。老師微笑了:同學們,知道嗎?這就是歷史。
原來,這不過是歷史老師精心設計的第一課,也是後來廣為傳說的經典案例。老師的大意是這樣:如果一件事發生後不過幾分鐘,一群目擊者的記憶也歧義叢生,那麼我們如何判斷哪一種記錄更接近真實?如果現場記憶一開始都難免誤差,那麼所謂歷史,由一些非目擊者們書寫於現場的數百公里乃至數千公里之外,書寫於現場的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就那樣可靠?由非在場者們一再引用、轉述、推論、發揮的大部頭,經過複製和再複製,加工和再加工,轉換和再轉換,就不會是一堆以訛傳訛的流言蜚語?
這也是我的困難。
作為在場者之一,越來越少的「文革」親歷人之一,我不可能接受一些嘻哈族的「文革」,比如他們覺得紅衛兵步行串聯特有趣,那不就是「驢友」探險嗎?他們覺得知青下鄉也特來勁兒,那不就是真人秀的「魔鬼訓練」嗎?他們甚至覺得子彈橫飛的武鬥夠爽,夠刺激,嘿,那時候「軍迷」玩一把真的耶。我也不可能接受一些洋左派的「文革」,他們曾認定革命樣板戲就是文化領域人民主權的神聖標誌,紅衛兵挎上駁殼槍就是最徹底的解放,工人趕走廠長就是共產主義的夢想成真——1990年代的一天,我就與一位義大利女士反覆爭辯,希望她到中走一走後再寫論文。當然,我也完全不可接受某些中國官員的振振有詞:「你以為現在還是文革?你們還想踢開黨委鬧革命? 」——他們面對任何犯上不敬之舉,面對任何前來據理力爭的工人、學生、教授、市民,都可以拿出這一撒手鐧。在他們那裡,噩夢一去不復還,謝天謝地。「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的口號已成為「革命就是請客吃飯」,就是收紅包和笑納信用卡。沒有「文革」的日子,就是他們永遠腦滿腸肥和頤指氣使的天堂,大人們的永固江山不容攪擾。
問題是,這些人的「文革」印象錯在哪裡?憑什麼我就認為自己的「文革」記憶比他們的更可靠?憑什麼我能相信自己的記憶不是另一種瞎子摸象,在這裡的饒舌不是以白詆青、以宮笑角,五十步看百步?
甚至不會是一堆以訛傳訛的流言蜚語?
「文革」是一個事實和情緒的巨大總量,交織了數億人太多的紛爭和尷尬,沉浮和恩怨,遺忘和誇張,以至任何判斷都可能掛一漏萬。事情已過去三十多年,但三十多年後的有關爭議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不是更緩,而是更烈;不是更精確化,而是更口水供職《天涯》雜誌的關係,我曾結識不少活躍的學者和作家,發現「文革」幾成他們的心結,是他們不願談、談不清、一談就七零八落的話題。
漫長的歷史長卷裡,空缺和懸案其實比比皆是,並不是所有事都能真相大白。其中很大一部分,不過是時過境遷後淡忘了,模糊了,消散了,被其它話題淹沒了,甚至是當事人一代統統死光後就無需再說——那不是解決問題,只是靠時間來取消問題,靠人口減員給大腦減負。這也是德國哲學家尼采「積極的遺忘」①一說應有之義?我們已經無法知道有多少秘密深埋在廣袤大地之下,無法知道歷史長卷是否更像一張破網。項羽是否真燒了一個阿皇宮,歐洲「聖殿騎士團」是否真留下了寶藏,特洛伊戰爭是否起因於爭奪一位美女——這些事也夠大的,牽涉到苦難和血淚。但如果不是吃飽了撐的,眼下大概不會有人大舉叫陣,投入鉅資和團隊,一定要挖個水落石出。
還有很多問題,雖未被時間取消,卻因「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語),因「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適語),落到現實的語境時便受制於言說者們的生存處境、利益背景、閱歷準備、知識成見、時代風尚、媒體影響乃至個人情緒,被各種現實因素所選擇,所牽引,所擠壓,一步步變形,最終被攪成一團亂麻,造成深刻而持久的社會分裂。「文革」好像就是這樣。我的一位老鄰居,白天想起當年禁麻將就罵「文革」;晚上想起當年同廠長工資差不多又贊「文革」。同是這一位爺,在歌廳裡不熟周杰倫、劉德華只好大唱紅歌,進茶館同某個哥們兒抬槓,情不自禁模仿某位文化偶像,又可能大罵自己剛唱的「爛歌」——你沒法同他較真。不難看出,一位退休師傅身上也伏有多部「當代史」和多個「小姑娘」,自己同自己過不去。
換句話說,先哲們假定的那種認識風範,不被任何私利和情緒玷污的學習態度:每個人都溫良,都審慎,都穩定,背著小手和眨著大眼,公正得像一個萌態可掬的上帝,理智得像一塊無欲無念的晶片,於是說話必有據,說話必從理,說話必見賢思齊,於是事情越辯越明,大家最終不難在輝煌的真理聖殿歡聚一堂——這種理想一再出現於傳說,一再成為知識供應者的承諾,在實際生活中卻總是七折八扣——特別是在一個話題被利益和情緒劫持太久以後。
註:
①引自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歷史對於人生的利弊》,商務印書館,1998年。
◎作者簡介
韓少功
1953年1月出生於湖南,現居中國海南省海口市。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歸去來》等,中篇小說《爸爸爸》等,散文《完美的假定》《山南水北》《革命後記》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日夜書》等。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曾獲中國內地、台灣、法國、美國等多種文學獎項。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一月號351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托福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晶片監測化妝品 科大生研究獲肯定

弘光科大化妝品科技研究所學生陳承佑與指導老師林永昇副教授,共同研發可以即時「檢測乳液安定性與保濕效能」的「電阻抗晶片感測系統」,已申請兩項專利並獲得台北國際發明展1金、1銀佳績,同時登上知名國際期刊「Electrophoresis」雜誌封面!
(張文祿報導)
弘光科大化妝品科技研究所學生陳承佑針對乳液中油水分層的關鍵時間進行研究,期待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檢測出乳液中添加界面活性劑的黃金比例。
陳承佑解釋,業者為了製作護手或護膚乳液等產品,必須將保養品原料的油相與水相融合,其中會使用界面活性劑進行媒合,但時間一久,往往就會發生油水分離的現象,為避免賣相差,業者必須調配出適當的比例,讓乳液在有效期間內維持正常狀態,只是過去多數都是採取肉眼觀察,不僅耗時,而且每次觀測用量也是不小成本。
師生將原本用來檢測微小交流訊號的鎖相放大器,加裝自行研發的電阻抗晶片後,用原本5%不到的劑量,就可即時偵測出油水是否正進行分離,不僅成本、時間大幅降低,且效果更加準確。
另外,師生也將這套系統應用於化妝品保濕檢測,利用偵測水分子揮發過程的變化,掌握保濕產品的功效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轉貼來源:Yahoo 新聞

職達外語

每月600名兒童 等不到寄養家庭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國內每個月平均有1000戶寄養家庭提供服務,卻有超過1600名兒童需要寄養家庭,導致許多孩子等不到寄養家庭;家扶基金會今年預計招募1314戶寄養家庭,共同守護無助寄養童一生一世的幸福。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指出,近5年招募寄養家庭日趨困難,每年雖平均有600戶左右的家庭報名想成為寄養家庭,但經過健康檢查、家庭訪視、評估會議、職前訓練等過程後,正式成為寄養家庭數不到150戶。
何素秋強調,雖然寄養家庭提供孩子是暫時性的服務,但對孩子的影響及情感連結卻是一生一世的,大多數寄養童從小就無法享受家庭溫暖,「家」對他們來說是個抽象模糊的概念,而寄養家庭的生活,能讓他們感受愛與被愛,對寄養童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家扶基金會今年預計招募1314戶寄養家庭,歡迎結婚超過2年、身心健康,具國中以上學歷、年齡25至55歲、收入穩固且有充足空間的家庭,一起投入寄養家庭的行列。


轉貼來源:Yahoo 新聞

TOEIC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助學公開不完備 漲學費難過關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日電)教育部今天召開學費審議委員會,暫時沒有結論,但要求3校補送資料。與會代表指出,3校在助學機制、公開程序等方面,遭到質疑,過關機率不高。
原先傳出有5所私校希望下學期漲學費,教育部去年12月13日截止收件時,收到4校的申請公文,後續又有一校宣布撤回,目前僅剩實踐、淡江、世新3校進入審議程序。
教育部今天召開學費調整審議委員會,各界代表都有很多意見,會議歷時兩個多小時,仍沒有做出結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黃雯玲表示,明天會發出公文,針對委員指出不完備的地方,要求校方補送相關資料,再擇日召開審議會討論。
一名與會委員指出,審議會中教師、家長、學生代表明顯站在反對調漲的立場,與私校背景的委員針鋒相對。3校都被抓出許多地方有疑慮,基本上他認為「全數過關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校方提出的調漲理由,無法說服審議委員,更不可能說服社會大眾。
另一委員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3校中有2校,因助學機制未達要求,「可說已確定被打回票」;剩下一校,會議中各方代表爭執了1個多小時,主因是該校的公開說明程序有問題,只有20多名學生參與,且查看會議紀錄,會議中還有討論燈不亮、水龍頭故障等事務,學費只佔了一小部分。
這名委員猜測,該校可能是在例行溝通的管道,夾帶學費討論過程,沒有擴大讓學生參與。相較起來,另一校的會議有100多名學生出席,對每一個人的發言詳實記錄,即便是對校方不利的批評,也都沒有漏掉,「顯然誠意較高」。
提出學費調整案的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教育部和審議委員是在「雞蛋裡挑骨頭」,3校都有按照規定公開資訊、邀請學生參與討論;但學生出席率不高,不在校方的掌控範圍內。
賴鼎銘說,很多私校都已好幾年沒有調整學費,教育部應為學校發展和教學品質著想,不要一直挑毛病。
學費審議委員會的決議僅為「建議」性質,最終將由教育部長蔣偉寧做最後簽核。多名與會委員說,按照目前的社會風氣和送審的資料,3校要全數過關的機會微乎其微。1030101


轉貼來源:Yahoo 新聞

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