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文化/提供】
這是人類現狀的真實寫照。雖然有些從容安詳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但是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總還是存在著一點可以引起他們騷動的欲望,想像著透過某種方式獲得更安逸、更自在的生活;還有一些人身心疲憊、心灰意懶,他們對自己所擁有的生活並不滿意,但是卻在恐懼中默默順從命運的安排;然而,無論是誰,只要參與了世界的發展,就會為自己或為其他人制定充實的規劃,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意志力,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或妨礙他對生活的經營和嚮往。敏感的人們希望看到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健康的人們渴望得到比以往更長的假日,信奉宗教的人們渴望進入神祕的迷幻狀態;事實上,為了實現圓滿人生,總會有一個願望持續不斷地在人類身上起作用。
然而,無論如何,絕大多數的證據向我們表明,成就那些小夢想並不會令我們滿足,也根本不能讓我們的身心安頓下來。即使我們實現了自己的規劃,獲得成功,迎娶或嫁給了心愛之人,賺了一大筆錢,過上了舒適休閒的日子,甚至獲得了權力,但是很快地,更多更大的願望就會出現在眼前。有一次,我在一個政治家發表競選勝利演說後向他表示祝賀。
「是的,」他說,「我不否認,一個人的期望一旦得以實現,的確讓人歡欣鼓舞,哪怕只有一次;但是隨之而來的陰影就是由此產生的恐懼,擔憂自己在達到某個高度後,沒有能力保持下去。」
對成功的可怕懲罰就是害怕以後出現的失敗,這種恐懼感常常縈繞在成功者的心頭。更為悲慘的事實還在於,當我們拚命想獲得一個結果時,往往也會失去以前激勵我們的目標。與其他事情相比,人們對錢財的追逐最能說明這一點。我就有幾個這樣的朋友。他們在開始創業時,都坦率地承認自己有著相當明確的意圖和目的,比如說必須賺取足夠的錢,以便讓家人過上富庶的生活,自己也能過著渴望的日子,像是外出旅遊、有時間讀書寫作、無憂無慮地享受休閒時光。可是當他們真的完成自己最初的規劃時,他們原有的願望卻消失了。他們不肯放棄自己的工作,為了後半生著想,再多賺點錢會更安全些,接下來的日子便會周而復始。他們擔憂自己的生活會變得單調乏味,不願放棄現有的繁華奢侈,所以不斷地結交朋友,而且不想中斷這樣的聯繫;這樣一來,他們必須為自己的家庭提供更多的財富。他們沒有察覺到整個計畫的實質已經發生了變化。即使如此,他們仍然在盤算著逃避一些東西──也許是無聊,也許是焦慮,也許是恐懼。
對任何人來說,從理論上找出上述問題的癥結並不容易。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與世界的發展其實沒有多少關係,但是對我們自身卻關係重大,我們必須從事某種工作,好讓自己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這一點,我們人類似乎非常弱智或者愚笨。我們總是不斷地受到幻想的賄賂和誘惑。在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些人年輕時幹勁十足,到了中年還是充滿活力。他們具有很強的自我價值實現觀念,非常關注自己的事業成功與否;可是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事業成功了,價值觀卻也逐漸改變了;他們真的變了,變得做事遲緩,遇事常與別人商議,表面上裝出一副恭順的樣子;面對無可奈何的現狀,他們也許還會格外的體貼,更富有同情心;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使命似乎已經完成,權力和影響力已經落到了年輕人手裡。但是他們永遠不會失去這樣的感覺:即他們存在的重要性。我認識一位年過八旬的牧師,有一次他當面向我宣稱,那些說老年人已經失去了處理事務能力的人真是可笑。
「才不呢,」他說,「我到了最近幾年才覺得自己真的對工作得心應手。我現在完成一項工作所花費的時間比以前少多了,可效率卻很高、很得法。」其實這位老牧師的感覺並不準確,因為實際上整個工作幾乎全都是他的同事在做,需要他動手做的沒有多少,除非是純粹的禮節性事務。
我們沒有能力面對這種現狀,而且我們根本不願意去認識這樣一個基本道理,那就是讓我們從事的工作並不是出於對工作內在價值的考慮,大部分時間只是因為工作是我們謀生的一種手段和方式。這真是讓人覺得可悲。
的確如此,管理世界的祕密似乎會被並無惡意的嘲弄所揭穿;控制我們的力量似乎在提示我們注意,我們必須像孩子那樣,愛惜每一次被准許跑出去玩耍的機會,努力做事,否則便會被人忽視。這還是在尋求那種「我是否很重要」的感覺。舉個例子,慈祥的父親正在整理帳單,為了讓孩子安靜,他讓一個孩子拿著記事簿,另一個孩子拿著墨水瓶,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相信他們在幫父親的忙,殊不知這是父親怕他們搗亂。
奇怪的逃避感,能夠驅使我們精力充沛地行動起來,但並不是說這樣就可以實現我們生活的終極目標,事實是:在實現許多目標之後,你會發現它們多半沒有什麼價值,空洞虛偽得很,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獲得善行的效果,需要細細品味生活的點滴。
※延伸閱讀:
‧與劍橋大學心靈導師的精神對話‧《自由之旅》--一
‧與劍橋大學心靈導師的精神對話‧《自由之旅》--二
‧與劍橋大學心靈導師的精神對話‧《自由之旅》--三
【更多內容請見《寶瓶文化》】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職達外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