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呼應與國際社會接軌的需求,也為提升大專生的英語程度,國內各大專院校紛紛競設 全民英檢
作為測驗英語能力的門檻,規定學生必須通過才能畢業。全民英檢的定位屬於效標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也就是為了評量受測者是否達到專家所制定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的標準所設計的測驗,優點是受測者能明確知道自己在不同分級和不同技能中的熟練程
度,具有診斷學習成效的功能。不過一旦這種測驗被拿來當作學生是否能否畢業的門檻,難免會為大專英語教育帶來種種的衝擊。
首先,校方的美意不見得能讓學生有福消受,例如許多指標型的大學以全民英檢中高級的初試為門檻,但每年幾近有三分之二的同學無法過關,必須強制再上補救教
學課程。因此從過去總有人視英語為邊緣科目而打混摸魚,到目前每人兢兢業業研讀,惟恐無法畢業。以全民英檢作為畢業門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確有躍
升的跡象,這可能是全民英檢對大專英語教學最正面的效益。
但全民英檢所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卻更值得關切,為了協助學生通過英檢,學校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勢必受英檢測驗方式所牽動,教師亦不免要為學生是否能
通過英檢的成敗負責,考試領導教學的效應(washback
effect)又在大專英文課程中重現。現在不但有學校開設英檢課進而排擠正規課程外,英檢相關教材和考題更充斥在學校圖書館和語言教室中,成為學子研習
英語的最主要來源。若是學校只規定全民英檢的初試為門檻,學生更是傾全力只準備閱讀與聽力技能,而忽略了寫作和口語的練習。因此全民英檢的門檻反而造成學
生學習目標偏狹,重回國高中為考試而讀英語的填鴨窠臼。
另外,全民英檢受限於人力資源和實施規模,其考試方式充其量只是對英語能力的間接測驗(indirect
test),亦即在非自然情境下使用紙筆評量受測者的英語知識,而無法達到實作測驗(performance-based
test)或直接測驗(direct
test)的要求,也就是無法要求受試者展現在真實生活中實際使用英語的能力。如此的評量方式就算通過,仍是難逃台灣學生只會考試,卻不會使用英語之譏。
總結言之,儘管各大專設置英語能力門檻的立意良善,但全民英檢畢竟只是一種能力檢定的機制,提供英語學習的篩選分級和診斷回饋等資訊,卻不是解決目前英語
教學困境和增進學習成效的萬靈丹。根本之道還是應讓英語教學回歸到語言生活化和實用化的本質;其次,在英語學習環境上,學生必須在課餘時間仍有許多機會接
觸到英語,例如英語電子和平面媒體、英語社團、圖書館英語藏書、公共場所標誌和網站內容雙語化。如此多管齊下,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學生英語程度。若想僅依賴
全民英檢的門檻規定,則大專英語教育淪為教導學生如何考試的夢魘將為期不遠矣。
參考文獻:
1淡江時報 全民英檢秘笈
2林照真 英檢證書 讓父母急了 孩子慘了
3鄭束女 全民英檢(GEPT)應考方向和學習策略
資料來源:英語與 翻譯 教學 作者: 廖柏森 教授
http://www.jeda.com.tw/Seo_News/News_Detail.asp?News_ID=57&News_Class_ID=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